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人物·专注23年,从一线工人到享誉全国的技术能手——

    陈士华:无损检测的“火眼金睛”

    作者:车鹏杰 王森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0日 16版)
    陈士华在工作

        在中国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焊接和无损检测培训中心,身材瘦小的陈士华正在耐心地指导着学员,不时还亲自动手示范。

        1991年,陈士华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中国南车戚墅堰所,23年,他在无损检测岗位上屡创佳绩。2008年,陈士华获得 “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被聘为中国南车技能专家;2011年,获得“中国南车技能大师”称号,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以陈士华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带徒,陈士华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向学员无私传授。如今的他,已经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陈大师”,在同事眼中,他这个“大师”名副其实。

        无损检测,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陌生的字眼,顾名思义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的前提下,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也就是俗称的“探伤”。

        1999年,刚“出道”不久的陈士华牛刀小试,针对机车产品制动盘摩擦面有裂纹的问题,大胆采用超声波擦伤来检测制动盘内部缺陷,顺利查找出问题原因,并配合铸造工艺人员解决了这一产品质量难题。

        2007年,铁路产品HXD1B电子束焊接联轴节开始试制,但电子束焊接的焊缝没有任何技术条件可作依据,有的只是设计师提出的检测缺陷尺寸要求。陈士华经过反复试验、验证,创造性运用双晶探头和斜探头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探伤难题,保证了联轴节的顺利生产。

        2012年,研究所承接了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钢结构桥梁检测任务。桥梁钢结构焊接接头形式多变,对接、T接、直角接、带夹角的角接接头类型繁多,钢板厚度从8毫米到50毫米不一,给检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花博会的桥梁检测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一丝差错。陈士华再次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将困难一一解决。经他们检测发现的焊接缺陷,剖开后检验无一差错。

        “陈士华有着孙猴子一样的火眼金睛,再细小的缺陷也瞒不住他的法眼。”陈士华团队优质、高效的工作,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研究所的无损检测能力也因此驰名全国无损检测市场。

        “我只不过是在碰到工作难题时喜欢‘逼’自己一把,不轻言放弃,还喜欢想些新方法解决老问题。”面对别人的赞扬,陈士华谦虚地说。

        今年9月,研究所与德国莱茵TUV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陈士华的培训范围拓展至整个国际无损检测培训市场。TUV莱茵公司的专家罗伯特在考察研究所培训中心时,发出一声感叹:“他是我遇到的最优秀、最刻苦的无损检测技能专家!”

        “我们要瞄准无损检测领域的最高水平,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中国的一席之地。我相信一切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陈士华信心满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