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组装、搬运……在奇瑞汽车的生产车间,随着机械臂的摇摆升降,具有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精准而“不知疲倦”地完成着各项操作任务指令。
“这是我们自己的机器人!”每当有人问起生产线的情况,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员工话语里无不充满着自豪。
2008年以前,包括奇瑞在内的国内企业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全部来自进口。由于核心技术的垄断壁垒,国内企业处处受制。“造中国自己的工业机器人!”时任奇瑞公司设备部部长的许礼进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决定自己研发制造机器人,打破垄断局面。2007年8月,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安徽芜湖正式成立。
当时,国内没有一家机器人企业,没有现成的技术支持,没有系统的制造经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埃夫特终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走到了一起。“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07年12月25日,我们两家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埃夫特公司副总工程师胡国栋回忆说。
2008年开始,埃夫特公司陆续派人前往哈工大学习研发制造机器人,万君就是其中一位。“以前仅仅是懂得一些机器人的维护保养,对如何制造机器人基本是两眼一抹黑。”万君和他的同事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开始学起,不懂就问,不会就练。
在研发过程中,技术难题的攻关是最头疼的事情。一次不行就两次,经过反复试验,2008年8月20日,第一台样机开发完成并运回芜湖下线。“看到这个机器人,所有人都激动了。”埃夫特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刘绍敏说,“首台机器人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看到它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喜悦、激动、自豪,还承载着梦想的力量。”
2009年初,第一台机器人在奇瑞公司试用,用于焊接车内包裹架,其精准度和稳定性让人惊叹。这也向世人宣告,国外企业在机器人领域长达30余年的垄断一去不复返。
“打破国外机器人的垄断仅仅是第一步,要在竞争中持续快速发展,才能不落后于人。”埃夫特公司总工程师游玮介绍。埃夫特公司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不仅积极与国内机器人领域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战略合作,而且还注重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转化和吸收,提升研发团队技术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奇瑞公司提供的大量示范应用工位,根据应用反馈结果,对关键部件进行突破,逐步替代,对比验证,不断提升国产部件品质,降低整机成本。
令埃夫特员工感到特别振奋的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已被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2013年10月,国家正式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在安徽打造机器人、新型显示两大产业集聚试点。其中,我国唯一的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将以埃夫特所在的芜湖市为龙头。芜湖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已规划5000亩产业园,建设包含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机器人系统及成套装备集成应用、前端技术研究院研发创新、机器人主题公园、机器人产业创意基地和配套商业在内的六大功能区域。
“让‘中国旗帜’飘扬在‘产业高地’!”面对现代机器人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纷纷入驻芜湖,埃夫特人看到了资源整合带来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美好明天。
(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通讯员 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