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人地互动观念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理念,人以所处的自然环境为生存、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场所,在地理环境的约束下改变和利用着地理环境。重工业的布局与发展既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又改变和利用着地理环境。随着资源和环境对重工业发展的制约度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重工业的发展须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
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尤其是与重工业相关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等。西南地区的重工业主要包括钢铁、化学、建筑材料、能源及机械电子等工业,形成了七大工业集聚发展地区,即:绵阳、德阳、成都、乐山工业区;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工业区;遵义、贵阳、安顺工业区;曲靖、昆明、玉溪工业区;攀枝花工业发展区;个旧工业发展区;重庆工业发展区。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西南七大重工业发展区以网格状的形式将整个西南地区连在了一起。如何在发展西南地区重工业的同时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目前值得关注的话题。
机械电子工业:走内涵式改造的发展途径,提高经济效益。西南地区的机械工业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尤以机床、重型矿山机械、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等的制造最为重要。电子工业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广元、绵阳等,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西南地区的机械电子工业除四川省的布局较为合理外,其他三省的布局均不合理,集中在个别城市,云南的机械电子工业集中在昆明,贵州的机械电子工业集中在贵阳。今后在发展机械电子工业时不应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工业城市,而要在大、中工业城市周围,选择交通运输方便、能源供给充足的若干中等城市形成不同特色的机电工业生产点,适度分散,形成网络,走内涵式改造的发展途径,以提高经济效益。
化学工业:重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艺技术。西南地区的化学工业,尤其是化学矿采选(主要是磷矿)、基本化学原料(主要是硫酸、烧碱)、化纤、化肥等四个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西南地区的化学工业在分布上形成四大基地,即:以有机化工为例、精细化工为重点的重庆综合化工基地;以基本化工、化肥为主的川南化工基地;以磷化工为主的滇池周围地区化工基地;以磷化工为主的黔中地区化工基地。布局基本合理,靠近水源地带。西南地区的化学工业应重点对各省区化学工业资源开发型、低效型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全国战略布局,并在充分发挥各省区的资源优势或产业优势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钢铁工业:挖掘生产潜力,加大合理利用资源技术的开发力度。西南地区的钢铁工业主要集中在攀枝花、重庆、成都、水城、昆明、贵阳等地,地区分布不均衡,几个大型的钢铁厂均分布在川滇黔接壤地区,靠近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典型的资源型企业。中心城市的钢铁工业不宜再扩建,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搬迁。以重庆为例,重庆市地处河谷,大气环境容量小,若扩建现有的重钢将会使重庆的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重钢的搬迁不仅可改善重庆的环境质量,而且还能提高重钢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力度。
有色金属工业:重在改善交通等外部条件,加强资源保护。西南是我国有色金属特大型富矿聚集区,具有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强大物质基础。西南地区的有色金属工业主要集中在铝、铅、锌、铜等行业。其中铅锌工业主要分布在云南兰坪、四川攀西地区;铝工业主要分布在黔中、黔北、滇东及重庆的西彭;铜工业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川和四川攀西地区。大中型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成都、自贡、重庆、贵阳、昆明等大中城市。今后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重在改善西南山区交通、供电等外部条件,加强资源保护以延长老矿山的寿命。同时,在开采时防止乱采、滥挖、采富丢贫等现象。
建筑材料工业:资源开发与多层次加工相结合,进行技术革新。西南地区的建筑材料工业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产品品种不全,结构不够合理。西南地区建筑材料工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在于把资源开发与多层次加工相结合,提高建筑材料工业的经济效益,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应针对不同的企业对主要的生产环节进行技术革新。如矿山的开采和运输要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能源工业:推动社会节能,提高能效和环境保护。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尤其是水能和煤炭,石油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四川。能源工业与其他重工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对环境的污染度很高,尤其是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因此在发展能源工业的时候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全面地和全方位地提高能源的效率,实施节能措施,特别是要依靠市场机制,推动社会节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西南地区的重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反映在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优势部门和一批具有特色的重点企业或重点产品上。但是西南地区重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交通沿线的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时,随着重工业的不断发展,西南地区的生态化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今后西南地区重工业的发展应在人地关系和谐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地区间和行业间的技术经济合作、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辐射型工业基地和网络、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应充分考虑重工业发展的长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经济效果方面尽可能把近期和远景、局部和整体的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同时,应抓住机遇不断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与产业结构,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地方资源和地理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合理布局,这样西南地区才能在重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生态化建设。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