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这几年,写报告文学不吃香”,甚至有人断言“报告文学快死了”

    报告文学如何找回自己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婷 刘先琴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3日 05版)

        时至今日,当我们捡拾2014年的报告文学创作时,这支“文学轻骑兵”已经成长壮大,但细嚼文字,却又发现这种文体的成长还有些浮躁。

     

        日前,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河南报告文学学会联合举办的2014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交流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闭幕。没有门槛,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报告文学作家在这里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并有针对性地问诊当下报告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

     

    评奖引出的话题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风波早已平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却还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他说:“讲讲内幕,我认为这对报告文学的创作非常有好处。”

     

        这次评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总共收到了194部报告文学作品。作为评委,何建明参与了评奖的全过程。他最直接的感受是“难选”。

     

        从最初的194部报送作品中,为什么选不出比较好的80部作品进入第二轮呢?

     

        他解释,就鲁奖的总体品质而言,是有数量缺质量。“好的作品还真不是太多,比我期待的要少。”他还发现,有不少作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只是一般的新闻写作。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也认为,进行报告文学评奖或研究的时候确实存在概念混乱的问题。因为报告文学的写实性特征,就有纪实性的散文、传记作品及一些名为非虚构,实际上混有一些虚构成分的作品参与其中。

     

        “所以写作中,首先要明白写的是不是报告文学。如果不是,那么文体这个非常重要的一课,要认真补补。否则,对报告文学是一种伤害,对文体有影响。”何建明说。

     

        追问到底什么是报告文学,何建明特别强调,报告文学的特点是真实,要经得起审查。“那么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事,到底还是不是报告文学?这给我们出了大难题。因为报告文学的界定中有个新闻性,最好是新近发生的事,或者是有新闻价值的题材。”由此看来,当前与报告文学类似的概念林立。人们对报告文学的认识还有待明晰。

     

    今天为何还需要报告文学

     

        当下,围绕报告文学的争议还不少。有人说“报告文学边缘化了”“报告文学成为一些利益的附庸”。在此背景下,报告文学作家如何看待这种文体的存在价值?

     

        “质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何建明直言不讳:“现在有些文艺评奖中,确实存在问题。某些作者认为获奖是了不得的事,拿的钱也多,就以金钱做买卖,我很愤怒。怎么能让人民币的厚度来决定作品水平!”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张胜友接过话茬:“现在是信息时代,在评完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之后,大家怀疑为什么票这么集中,还出现了零票,我们没有及时回应,这是我们做得不够。但是,鲁奖是非常严格的,绝对没有大家想的走后门,没有‘上面’交代。”

     

        李炳银与报告文学有着四十多年情分,始终相信“报告文学万岁”。他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看文体是否有潜力、是否能发展,不是依作者的意愿,而是和时代的需要结合在一起。网络媒体挤压了报告文学的生存空间,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句真话的力量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在互联网时代,报告文学站出来说了真话,就会赢得读者。人们和真相之间的距离,需要报告文学来拉近”。

     

        何建明表示认同。他坦言,这几年写报告文学不吃香,甚至有人说“报告文学就是广告文学”,偏激的观点让一些人动摇。然而,何建明仍然鼓励报告文学作家们理直气壮地写下去,“为人民写作的这个方向没有错。作家要反思的是提高写作的手段和方法,让人读得进去”。

     

    报告文学如何不被遗忘

     

        “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对暂时不理解或对报告文学的现状持否定态度的,报告文学作家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写出有思想、有灵魂的好作品?

     

        先说题材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何建明认为,归根结底都是浮躁造成的,在于作家下的功夫不够。

     

        例如写现实题材,是报告文学的主体和主流。但是研究这类作品,又让何建明有自己的看法,“看了太多太多关于调查的作品,光题目中就有调查二字”,让人似曾相识。“单单是一个题目,作者不能多思考些吗?”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黎光顺势谈起了自己担任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评委的经历,“你不敢相信吧,一个小屋内,两张床上的作品都堆了一米多高,地上还有”。其中传记作品占了大部分,他表示题材的选择不能盲目跟风。

     

        也谈技巧。

     

        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春雷看来,当前的部分报告文学创作在思想性上缺少力量,很少听到争鸣的声音,报告文学从新闻脱胎而来,应该有反思和批评。除了精深的思想,文学性缺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他认为,在语言、细节、结构上,有很多东西要精心研究。尤其在结构上,要跳出传统的通讯式框架,“如果语言是淡淡的花香,合理的结构带给人的是一个春天”。

     

        讨论中,不少人还是怀念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只是,未来能不能有更多经典作品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本报记者 李婷 刘先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