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张家港10月31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李锦)作为2014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听文物讲长江的故事——寻找长江流域有故事的珍宝”全国征集活动31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由光明日报社、长江文化促进会、张家港市政府联合举办。活动历时一年,分启动、征集、评比、展示四个阶段。根据安排,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为征集阶段,参赛者需提供经权威部门鉴定为真品文物的图片资料,以及一篇不少于1800字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章,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wenwuzhengji@gmw.cn。评审团由王蒙、钱念孙、赵丽宏、李汉秋、何东平、陈成军、杭侃、刘醒龙、万建中、黄建秋10名专家学者组成,通过专家评审和网民投票,将于2015年10月评选出十大珍宝奖和十大珍宝提名奖。
考古发现表明,生活在万里长江两岸的先民们辛勤耕作,用他们的智慧发明创造,给我们留下来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物。例如,湖北发现的距今200万年前的猿人化石,告诉人们长江流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湖南和江西发现的距今1万年前的碳化稻米,表明长江流域是世界上驯化野生稻最早的地区;江南地区发现的良渚文化玉器是原始社会物质文化高度繁荣的标志等。
专家评审团代表、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建秋表示,此次征集不以文物的价格作为评判依据,而是侧重文物与城市的渊源,文物与历史人物命运的联系,文物所承载的情感故事等,彰显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今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推动。早在2004年,张家港就携手长江流域各省市(区),举办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扛起了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目前,已举办多项“长江颂”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各类跨区域文化活动80多项,参与总人数超过80万。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认为,张家港首倡并率先推进实施了“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这一综合性的公益文化建设工程,每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整合、利用并形成新的长江流域文化,推动形成长江文化共护、共建、共享的机制与格局,能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何东平表示,本届艺术节开展“听文物讲长江的故事”全国征集活动,是对长江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也为长江文化的研究拓展了新思路。同时,希望为公众展开一幅幅由历史地理、人文风物编织的长江画卷,用娓娓道来的故事,吸引更多人走近长江、关注长江、反哺长江,热爱传统文化。(活动征集启事详见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