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1日 星期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

    上海浦东的实践表明

    ——核心价值观是最大的“软实力”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1日 01版)

        核心价值观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前沿,上海浦东把核心价值观视为最大的“软实力”,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经历开发开放24年,浦东深知,经济发展的数字固然重要,熔铸社会共识的精神更为可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浦东的演绎和结晶,是一笔最可宝贵、历久弥新的财富,也是支撑浦东二次创业、爬坡过坎的强大动力和信念支持。

     

    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引导

     

        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有个吴慧芳。这位“美丽书记”把金桥开发区的党建工作干得风风火火。她说:“你对群众有求必应,才能换来群众一呼百应。”

     

        “开发老将”杨小明,作为浦东开发的“八百壮士”之一,从浦东开发的第一天起就在这片热土上拼搏,至今仍冲在浦东二次创业的最前沿。25年拼搏,白了头发,却从没冷了激情,“遇到困难勇往直前,才是真正的态度。”杨小明说。

     

        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引导。在浦东,不贴标语,不挂横幅,不喊口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这样落实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中。以典型宣传为抓手,突出上海特色、浦东特点,浦东用引领时代、源自身边的典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浦东需要有一些硬指标,用新的形象和气象来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但是,浦东更要打造‘软实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支撑浦东的二次创业。”

     

    发挥社会组织的核心作用

     

        张轶超,复旦大学研究生,2008年在浦东注册成立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借用浦东救助站,为外来娃提供免费课外教育服务。作为上海社会组织的发源地,在浦东,像“久牵”这样的社会组织有1743个,并以年均7%的速度快速增长。这些社会组织发挥着价值引领的巨大作用。

     

        沈晓明告诉记者:“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体制内覆盖到体制外,是浦东需要率先探索的问题。”事实上,浦东的实践早已走在了前面。

     

        发挥社会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志愿服务的突出作用,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浦东探索架起让价值观走向百姓的多种桥梁。而一旦群众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实践的巨大能量就能得以激发。

     

        上海浦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尤存介绍,浦东在发挥各级党委、政府核心价值观培育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浦东社会组织分众化、专业化的优势,通过审批便捷、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多措并举,释放社会组织的潜能。向阳家政服务社、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新希望24小时热线”等一批社会组织,都在持续传递为老助残、帮扶济困、热爱生活、积极向善的正能量。

     

    用好新媒体,传递好声音

     

        好声音、正能量如何更有效地传递?用什么样的工具、通过什么样的载体,同样重要。尤存告诉记者,浦东在典型宣传方面形成了“每天新媒体推送、每周传统媒体报道、每年好人好事评选、两年浦东好人评选”的常态化机制,既重视传统媒体,也积极用好新媒体。

     

        在浦东,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发动、社会传播、社会评价的重要工具。2012年,浦东有位好青年叫姜一诚,毫不迟疑把摔倒的老人扶起,救护车赶到后他又悄然离去。事情发生后,“浦东发布”迅速跟进,引导大家寻找“救人哥”,开展“微讨论”“微投票”等活动,引发144万条微博参与。

     

        借助新兴传播方式,浦东让先进典型更贴近人心,用百姓的故事呼唤百姓的真情——开设国内首家宣传核心价值观的官方微博“浦东微感动”,官方微信“浦东发布”开设“人·梦”专栏,每天推送浦东好人、刷新感人故事,累计发布2000人次。“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才能让百姓真心信服。”尤存说。(本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