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一线见闻

    青海共和盆地出土大象头骨化石

    联系文物保护部门无果 村民自发挖掘保护

    作者:本报记者刘鹏 通讯员祁万强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30日 05版)
    黄河象化石 本报记者 刘鹏 通讯员 祁万强摄
    黄河象化石挖掘现场(资料图片)

        本报西宁10月29日电(记者刘鹏 通讯员祁万强)一名牧羊人今年9月底无意间在青海省黄河上游的海南州共和盆地沙漠深处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大象头骨化石。在联系文物保护部门无果的情况下,村民自发对化石进行挖掘、保护,化石保存完好。专家初步认定,如此完整的大象头骨化石在青海省属首次发现,在全国也属罕见,对研究青藏高原古代地理气候演变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10月25日,记者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上卡力岗村,见到了村民挖掘出来的大象头骨化石。硕大化石放在村民鲍占平家的院子里,经过简单的拼凑后,一具完整的大象头骨出现在众人面前,眼眶、前额、牙齿清晰可辨。

        在村民的帮助下,我们根据测量初步得到了一些数据。此具大象的头骨长约180厘米,前宽63厘米,后宽52厘米。散落的牙齿长19厘米,象牙长达120厘米,折断处的象牙直径达13厘米。与头骨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肋骨,最长的达110厘米。

        据发现者鲍占平介绍,今年9月25日上午,他在离村子十多公里处的地方放羊时,在一个被当地人叫浪东坑的沙窝子里,突然脚底下被一个硬东西硌了一下,他用手将硬物附近的沙土拨开后,发现是一个硕大的“龙骨”。这样的兽骨,对于村里人来说并不罕见,耕地或者放羊时常常能碰到,大家挖出来后当成“龙骨”卖给了中药铺。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经过初步挖掘,发现这个“龙骨”比料想的大,用手根本无法全部挖出来。于是,他用沙土重新掩埋好。

        第二天,鲍占平的孩子将情况及时报告给了省里的文物保护部门。接下来的几天,消息传开,为了保护好大象头骨化石,鲍占平和家人陆续在沙窝子里看守了十几天。然而,所有他们联系过的文物保护部门都未有回音。天气变冷,吃住不便,他们只好将头骨挖掘出来,运送到家中。

        “当时,我们4个人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把头骨挖出来。大象的头是平卧在沙堆里,保存得非常完整。它的下面还有一些骨头,估计是身体部位,我们再没有继续往下挖,天快黑了就急忙赶回了家。”鲍占平说。

        10月27日,记者采访了青海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国道。根据记者提供的资料,常年从事考古工作的王国道初步推断这是一具剑齿象头骨化石,在青海考古史上,发掘出如此完整的大象头骨化石属首次。其地质年代大约为第四纪,约在260万年前,具体年代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