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我们固然应该考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但养老依然是问题的核心,发展健康与养老服务产业(简称康养产业)也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日前,刘家强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

    发展康养产业要先解决认识问题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28日 12版)

        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国家对康养产业的顶层设计,为康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环境。

     

        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四川省攀枝花市结合自身在阳光、气候、生态等自然资源上的优势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积极创建中国阳光康养试验区的目标和设想。今年4月,民革中央曾派队围绕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到攀枝花市考察调研。12月初,民革中央将与四川省政协在攀枝花主办首届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论坛。

     

        论坛召开前夕,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刘家强接受记者专访,根据自己长期的研究和此次调研成果谈及了发展康养产业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解决认识问题。康养产业涉及方方面面,前期投入很大,做成熟需要很多年,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但有的地方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讲究“短、平、快”,对于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重视不足,这种认识将严重阻碍康养产业的发展,亟须改变。

     

        第二,要解决观念问题。发展康养产业鼓励老年人异地养老,但对很多老年人来说,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养老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很多子女也更希望老人退休后留在自己身边,不愿意把老人送到异地去养老,这是中华民族“孝”文化的重要体现。但在未来,子女和父母分隔两地是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突破观念,认识到让老人到气候适宜、生活条件优越的地方去养老也是“孝”的体现。

     

        第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康养产业发展,各地也应该积极做好配套,合力促进康养产业发展。比如,医疗保险的异地报销等问题就需要及时解决。在发展康养产业时,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政府的直接投入毕竟有限,引入社会资本是必需的。但如果在土地、税收等方面没有足够的优惠,康养产业则很难取得经济效益,如此则很难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产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刘家强说,攀枝花发展康养产业在气候、文化、基础设施、人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攀枝花产业转型的重要机遇。如果上述问题能得到切实解决,我们有理由期待攀枝花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养老新模式。(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