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五大道》:深层透视历史 深刻观照现实

    何苏六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27日   14 版)
    纪录片《五大道》剧照

        九集人文纪录片《五大道》,第一次用影像全景式描述了天津五大道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的百年风雨沧桑。这片方圆仅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度曾是英租界,建有千余座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欧洲建筑,被世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然而,五大道真正令人驻足思考的不仅是眼花缭乱的建筑群,还有拥有这些建筑的主人,以及他们所演绎的故事——正是行走在这些建筑间不同时期的风云人物,写就了一段段纷繁复杂的历史。

        这部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制作前后历时三年,如今得以面世,并成为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制作领域不可多得的一个亮点,和值得解读的影像文本,一方面是因为题材的稀缺性和内容的厚重感,另一方面是叙事策略的故事化和影像表达的多样性。这也是一部纪录片价值获得认可的重要品质,一部作品得以良好传播的重要品性。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天津是中国外交事务中心、洋务运动的中心,也是北洋时代的中心,它在当时的城市地位,甚至超过了北京和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纪录片选择五大道这一独特的历史街区进行全方位解读,分别从《开埠》《北洋》《遗风》《风云》《商都》《实业》《摩登》《启蒙》《空间》等不同纬度向观众全面解析了天津社会的多重场景及其发展变迁。影片虽然破解的是天津这座城市的人文密码,其实也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百余年历史的屈辱与尊严、沉沦与复兴、苦难与辉煌。

        这部大型纪录片,既有对历史的深层透视,也有对现实的深刻观照,更有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联性所作的严密解析;既分析了本土内在因素的作用,也解密了国际外在力量的左右,还探究了内外双重因素所形成的合力及其对历史走向的影响。这是纪录片探寻一种更接近历史真实、更符合逻辑关系叙述文本的有效尝试,同时也使作品的信息饱和度和内涵丰富性有了提升。

        天津是一个深受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影响的城市,城市规划布局、建筑街道都留有难以磨去的印记,城市的文化生态和精神气质中也难免存留难以消解的因子。自1860年开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相继在这里设立了九国租界,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怪现象。租界的开辟和建设,使天津迅速成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港口和商贸都市。往昔的屈辱,伴随着历史性的迅猛发展;而疯狂的掠夺,同样也遗留下了历史性的馈赠。这部纪录片对天津这座城市演绎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客观平实而又不乏反思的姿态,构成了其观念上一种开放、包容和进步的特点。

        《五大道》不仅在观念上力求实现创新,也在叙事策略、技巧和影像呈现、表达方面努力探求国际化和多样化。作品在拍摄上力求精美,除了轨道、摇臂、斯坦尼康、延时摄影外,还大量使用了航拍、水下摄影、情景再现等多种手段来丰富表现方式,强化视觉效果。制作也追求新颖精致,运用动画、图片、历史档案、特技制作、情景再现等手段,复活历史故事,还原历史情境,让现实场景充满历史氛围,从而增强影像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品在结构上采用纪录片中不多见的复合式结构。古今人物穿插,新旧故事交替,时空坐标转换,得心应手、天衣无缝。这种大开大合的叙事技巧,不仅加大了信息量,也让影像文本有了更多想象和解读空间。在叙事策略上,也尽量通过选材和事实本身来体现创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这种国际纪录片界流行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作品实现跨文化传播。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