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光明时评

    广告“混进”教材 背后有没有腐败

    周继坚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23日   02 版)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东肇庆网友反映,女儿领到的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出版的英语课本里出现了大量广告内容。媒体经过调查采访发现,当地教材中夹带广告的情况确实存在,144页的教材中足有6页广告,广告纸上密密麻麻印着各种英语产品的宣传资料,课本的封底页中也包含了大量宣传信息。从初一到初三,所有的课本中都存在夹带广告的情况。

        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广告,竟然堂而皇之地“混进”教材,让人大跌眼镜。且不论教材作为严肃刊物,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权威载体,更重要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广告信息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容易受到广告内容的误导。事实上,当前,拿学生教材当“唐僧肉”的现象不在少数,有的地方在教材采购中以次充好,教材中差错百出。还有的私自提高教材价格,甚至出现批量采购盗版教材、价格比正版教材还贵的乱象。

        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就已在《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中明确规定,教科书内不得含有广告内容。教材乱象仍然屡禁不止,根子还是相关主管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权力运行缺少监管所致。从报道中看,面对媒体质疑,学校方面将责任推给当地教育局,当地教育局则语焉不详,而出版商更是直接挂掉了电话。相关部门和利益方闪烁其词的背后,利益链条已然清晰可见:一方掌握着学生资源,一纸指令就能形成“市场”;另一方则急于将手中的教材变现,实现利益最大化。权力和金钱一旦联手,广告进教材也就“水到渠成”了。其实,从教材采购、审核、发放的各个环节当中,只要有一环把住了关口,沾染了“铜臭”的教材就不可能进入到学生手中。

        教材采购并非没有制度规范,但有了制度不落实,就等于没有制度。在这其中,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在利益面前公权私用、铤而走险,是制度被架空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管住“偷腥的猫”,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强监管,管住人、管住权力。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必须严肃查处,对涉事的单位要一查到底,对广告进教材的行为要严厉处罚。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必须建立“经常走下去”对教材进行抽检的工作机制,对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的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应当严格倒查追究责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