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03日 星期五

    人物·翘楚

    胡晓平:东方百灵鸟

    黄敏学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03日   03 版)
    胡晓平近照 资料图片

    圆梦匈牙利

     

        1982年9月28日晚,匈牙利布达佩斯国家歌剧院。

     

        第二十届匈牙利布达佩斯柯达伊·艾凯尔国际音乐比赛的决赛现场,胡晓平与苏联歌唱家维塔林联袂压轴演出,曲目是歌剧《艺术家的生涯》第一幕中诗人鲁道夫与绣花女咪咪那两首经典的咏叹调——《冰凉的小手》和《人们叫我咪咪》。

     

        两首咏叹调在西方尽人皆知。胡晓平心知肚明,越是经典,越考验功力。何况,这是在国际知名声乐赛事的舞台上,用她的话说,“最后一搏了!”

     

        胡晓平,你是知道的,这是中国重返国际声乐舞台后,首次在如此重大的国际赛事中坚持到最后决赛,事关祖国荣誉,岂能掉以轻心。

     

        “尽管有过几年的音乐会舞台实践,但唱的都是中国作品,除了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时看过一些歌剧录像和私底下的几次排练外,我还没有正式登上过歌剧舞台。对于进入决赛的其他选手来说,演一幕歌剧片段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大多数是正式的歌剧演员。而对于我,则是第一次,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而十天的比赛下来,我已是精疲力竭,真是弹尽粮绝。”

     

        胡晓平惴惴不安,维塔林心理上当然也不会轻松。“当他的手搭在我的肩上,唱他那段《冰凉的小手》时,我感到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可见,决赛毕竟不是一般的演出,任何选手都会有一种压力。”

     

        胡晓平努力稳定了一下纷飞的思绪,唱起了《人们叫我咪咪》:

     

        人们叫我咪咪,我的名字是露齐亚,我的身世很简单,一针针一线线绣出百花争妍。

     

        几句唱词刚一出口,胡晓平怦怦乱跳的心反倒平静下来,仿佛又重新回到她熟悉的纺织机前。演出大厅中静得出奇,只有那灿烂悦耳的音波在大厅中盘旋、回荡。

     

        唱完咏叹调的最后一句,胡晓平顺势做了一个表示感谢的姿势,此刻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以至于乐队只能暂停演奏,而她也只能保持这个姿势不动。“观众热烈的情绪显然鼓舞了我,就在这一瞬间,我心中涌出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要拿第一名!”

     

        最后的二重唱,胡晓平的感觉依然良好,而夺冠热门维塔林的手却抖得更加厉害,甚至沁出冷汗。当胡晓平和他手挽手徐徐走出舞台时,维塔林居然由于过度紧张造成声音失常,最后一个高音C唱破了,就连胡晓平都替他感到惋惜。“那时只剩下我的高音,由响而轻,由近而远,延续了很长时间。”

     

        大幕徐徐落下,演出大厅沸腾了,“我与维塔林一次又一次地出台谢幕,总共谢幕五次,匈牙利观众真是一点也不顾惜他们的手掌。”

     

        一个半小时后,匈牙利时间29日凌晨,比赛结果宣布,胡晓平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获得本届比赛唯一的一等奖和歌剧特别奖。

     

        此时的祖国,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评委主任、匈牙利国家歌剧院院长米哈伊·安德拉什这样评价:

     

        胡晓平有天赋,有音乐素养和舞台表演技巧,受过良好教育,她是个成熟的演员……令人惊奇的是,下一个登上世界歌剧舞台的将是中国。

     

    掌声响起来

     

        1950年,胡晓平出生在上海一个艺术世家,她从小就喜欢唱歌,6岁时便召集邻居小朋友在院里开“演唱会”。

     

        1968年,年轻的胡晓平开始系统学习声乐,那时,她是上海国棉二十五厂的挡车工。而后,她又经人引荐,拜上海音乐学院高芝兰教授为师。

     

        从此,每个星期天,胡晓平都会按时到高芝兰家里上课。高芝兰对胡晓平说:“你的天赋很好,关键是要严格训练,不抓紧学,可惜了。”

     

        高芝兰喜欢胡晓平埋头苦练的学习劲头,可她从来没当面说过胡晓平一句好话,总是不断挑毛病。在这样一位严师的精心指点下,胡晓平的演唱技艺逐步提高,并于1972年考入上海乐团。

     

        正式成为一名歌唱演员后,胡晓平虚心地从头做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练功之中,很多别人不愿意唱的作品,哪怕只有一句词,她都乐意唱。排戏的时候,哪怕是让她上G角,她也不在乎,合唱、重唱、独唱,她都一一历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胡晓平担任乐团独唱演员,1979年在上海市音乐舞蹈汇演中获优秀奖。同年9月,团里送她进入上海音乐学院脱产进修,这使得她正式成为高芝兰的学生。

     

        从此,胡晓平的声乐水平突飞猛进。后来,连一向要求严格的高芝兰也忍不住称赞起这个勤奋而又有天赋的学生:“我在国外兜了一圈,还没听到像你这样好的音色。你还有潜力,要继续踏实地朝前走。”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1980年,法国著名指挥家皮里松应邀到上海排演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为挑选女高音,他从北京、广州一路选到上海,最终将赞许的目光投向了胡晓平。

     

        《创世纪》的演出大获成功。皮里松将要离京时对有关负责人说,你们应该让胡晓平出去比赛,这样对她和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都有好处。

     

        1982年初,胡晓平报名参加了法国的一个声乐比赛,那次比赛我国准备选派三名选手参加。然而,在国内选拔时,呼声很高的一号种子胡晓平居然名落孙山,因为前三名都是选拔赛评委的学生。

     

        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的高芝兰破例给文化部领导写信申诉,提出不能把学生当私有财产,应该让有可能为国争光的青年去参加比赛。于是,作为补偿,同年9月在匈牙利举办的这次国际声乐比赛,胡晓平在历经种种波折之后,终于赶赴布达佩斯。

     

        在去匈牙利之前,高芝兰看着苦练了几个月而日渐消瘦的胡晓平,悄悄地为她买了营养品,又将自己最心爱的湖蓝色长纱裙,送给她作为出国演出服。

     

        终于要代表祖国奔赴赛场了,此时的胡晓平又会做何感想?且看她出国时的日记吧:

     

        9月8日夜10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

     

        时间已不早了,可我还不想睡,明天清晨我们将动身前往匈牙利。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去参加国际比赛。比赛!这个词对于我,显得多么严峻……我能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吗?

     

        踏进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的比赛大厅,墙上挂着的五颜六色的各国国旗吸引了胡晓平,她迅速扫了一眼,不禁叫了起来:“呀!怎么没有中国的国旗?”匈牙利友人连忙解释:“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个国际比赛,贵国国旗正在赶制。”

     

        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声乐艺术正处于“拨乱反正”后的起步阶段。此时,就想在如此重大的国际声乐赛事中获奖,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已经阔别国际声乐舞台许久。一鸣惊人,谈何容易。

     

        9月29日凌晨,胡晓平彻夜未眠。“躺在床上,我想得很多很多,我清楚地看到我的许多不足之处,艺术上真是学无止境,我觉得面前的道路是更长、更艰巨了。”

     

        而当晚7时半,胡晓平接过了那凝聚她12年心血、见证了她艰辛奋斗历程的一等奖与特别奖的奖牌及两张证书,“这时,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竟然哭了。”

     

        获奖后,胡晓平开始了频繁的巡演,在欧洲、北美、东南亚及中国各大城市举行个人独唱会,与各地著名乐团合作演出。1983年3月,应匈牙利等国邀请,她回访匈牙利,与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一起排演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胡晓平还是饰演咪咪,这是她生平首次演一台完整的歌剧。“多少坎坷的道路,多少师长的扶持,多少战友的帮助,我才迈出了今天的一步呀!”

     

        随后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在德沃夏克音乐厅,胡晓平演唱了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13首,并用捷克语演唱了斯美塔那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中玛仁卡的咏叹调,全场再度沸腾。

     

        1984年,胡晓平参加《中国革命之歌》的演出,演唱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指名接见胡晓平,感谢她为中美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然而,此时的胡晓平有了新的追求。

     

        1986年,已是7岁孩子母亲的胡晓平争取到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决定赴美留学深造。“如果把表演艺术比作船,那么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就是水,水涨船高嘛。”胡晓平说,“当时最渴望的就是能到一个很好的艺术环境中,继续学习歌剧和声乐。”

     

        于是,已经名噪一时的胡晓平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妙音彻天宇

     

        纽约,一个光怪陆离的全新艺术世界。

     

        到美国后,胡晓平跟随著名声乐教授加勃·卡莱里(Gabor Carelli)学习了三年声乐,收获颇丰,她甚至被要求做很多教师都做不了的示范演唱。

     

        即将结束在美国的学习时,回国还是继续深造,成为胡晓平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次到加拿大演出,她发现那里安静恬适,非常利于她音乐事业的发展。“当时的纽约,塞车就要两个小时,我需要一个可以安心从事音乐的环境。”

     

        1990年1月6日,胡晓平把家搬到了加拿大多伦多。虽然,家庭生活遭遇巨大变故,但她仍坚守在声乐教学与演出的第一线,“心里遭受着感情挫折的煎熬,课上却要给学生最好的情绪,那段日子挺艰难的。我一开口示范,学生常常惊讶。有一位学生流着眼泪对我说,胡老师,你教我们太可惜了呀,你唱得那么好!但我没有选择,只要不趴下,我就是胜利者。”

     

        1992年,“胡晓平合唱团”在多伦多创建,成员由宁波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及加拿大多伦多等地的华人组成,她担任艺术指导。从初创到现在,合唱团在大型演出时可排出60人的庞大阵容,足迹遍布加拿大全境,向海外世界展示着华人艺术家的风采。

     

        2012年,胡晓平合唱团在多伦多成功举办了成立20周年的纪念演出并出版专辑。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房利专门发来贺信,高度称赞“胡晓平合唱团成立20年来,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华裔艺术家,培育、传承中华艺术新秀作出了许多成绩”。

     

        20世纪90年代后期,胡晓平又到匈牙利举办音乐会,与匈牙利歌剧院合作演出《艺术家的生涯》并灌制唱片。随后,她又成功地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维也纳举办个人演唱会。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际,胡晓平应邀参加了香港的庆祝演出。1998年,俄罗斯天文学会把新发现的一颗太空小行星命名为“胡晓平星”,象征着她美妙动人的歌声永远响彻浩瀚的天宇。

     

        如此崇高的荣誉授予当代中国歌唱家,这在世界音乐史上实属罕见。

     

        此时,一种思乡的情愫已在胡晓平的心头悄然滋长,祖国这个大家庭不断向这位海外游子发出声声召唤。她与一些旅居海外的中国歌唱家一起登上了199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饱含深情地向祖国母亲献上了一曲《风,请你告诉我》。

     

    百灵归桑梓

     

        2006年,胡晓平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东方百灵鸟”决定回国定居,受聘为宁波大学特聘教授,并创建“胡晓平声乐艺术中心”。她说:“宁波是我的家乡,虽然旅居海外多年,但我的心一直和这片土地连在一起。作为音乐家,我有义务为家乡音乐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在家乡建立一个好的音乐教育体系是我的理想,条件固然艰苦,但我有信心。”

     

        2006年6月8日,在宁波大学成立20周年的校庆系列活动中,胡晓平再度登台,倾情演唱了她最拿手的保留曲目——《我爱你,中国》。

     

        时光回溯到22年前。

     

        1984年8月15日,刚从国外演出归国的胡晓平到宁波北仑的柴桥演出。像往常一样,她身着湖蓝色短袖长纱裙演出服亮相,为乡亲们献上《我爱你,中国》等四首歌。“我觉得歌剧应该跟大众贴得更近,我们现在做得不够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演员的声音不够美,观众的接受度低。好的歌唱家是要用心来唱歌的。”

     

        《我爱你,中国》的首唱是马来西亚归侨、著名歌唱家叶佩英。当胡晓平谈起对这首作品与众不同的处理时,她说,这首歌她已经唱了三十年,每一次演唱,她都会充满全新的感觉,这种感觉源自对祖国的片片深情。

     

        现在,已是宁波大学声乐教授的胡晓平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希望能选拔一些新人,招一些学生,给他们训练,带他们到国外演出。我对国外各个国家的演出都比较熟,希望慢慢地培养一些年轻人。每次看到那些好苗子没有经济能力求学,我总是不忍心。我要告诉他们,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他们应该树立信心,对音乐不离不弃。”

     

        “每个人心中都流着那条河,滋养着岁月,澎湃着生活;心是河的水,梦是河的波,永恒的旋律一起合。”

     

        岁月的积淀和艺术的追求,胡晓平对声乐教育这份事业有了更多的从容与自信,她要为祖国声乐艺术的腾飞而倾其所能。

     

        “人的一生就是事业嘛,总要为社会贡献一点什么。道理虽然简单,但这就是我回国的首要目的,也算是我的中国梦——把祖国声乐艺术推向世界舞台,让世界欣赏我们高水平的声乐艺术。”这番话,胡晓平说得很真诚。

     

        (作者为宁波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