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30日 星期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

    弓长岭也是一座“精神矿山”

    本报记者 毕玉才 通讯员 刘义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30日   04 版)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访问光明网

        辽宁弓长岭是一个因矿而兴的城市,铁矿石储量达17.7亿吨。与此同时,由于是“工人雷锋”工作过的地方,这座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市,如今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学雷锋志愿者,因而又被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矿山”。

        1959年,鞍钢决定在弓长岭铁矿建一座年产3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从鞍钢调给焦化厂一批技术骨干和青年工人,雷锋主动报名,来到了条件异常艰苦的弓长岭,并在这儿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雷锋对弓长岭也充满了感情。”辽阳市委副书记郭辉告诉记者,雷锋入伍后,听说辽阳遭受洪水灾害,就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0元钱寄给了灾区。他在汇款单上写道:“辽阳是我的第二故乡,弓长岭就是我的家。”

        55年来,弓长岭人民怀着对雷锋精神的高度认同感,深入开展“中国梦·雷锋城”创建活动。“我们一是注重载体建设,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二是发挥典型作用,示范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弓长岭区委宣传部长姚广说。

        近年来,弓长岭区先后投资2000万元,改建扩建辽阳雷锋纪念馆;联合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雷锋在1959》,被评为中宣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作品;以雷锋纪念馆为轴心,建成雷锋街、雷锋桥、雷锋公园、雷锋塑像、领袖题词、雷锋日记碑廊和雷锋小学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雷锋七元素”;成立雷锋精神研究会,创办《雷锋精神研究》会刊,举办首届弓长岭雷锋精神论坛,推出一批全新的理论成果;创立学雷锋总队、纵队、大队、中队、小队五级联创机制,截至目前五级联创志愿者队伍实名制登记占全区总人口的16.1%。

        弓长岭区既有大批雷锋战友,又有众多雷锋工友,依靠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弓长岭充分发挥“身边雷锋”的感召作用,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雷锋窗口、雷锋班组、雷锋示范店、雷锋中队遍布各行各业,雷锋车队连续多年“爱心送考”,爱心企业家连续多年“爱心助学”,涌现出一大批“身边雷锋”,区委先后命名“身边雷锋”“雷锋式好干部”“感动弓长岭人物”等先进典型300余人。

        范士申与雷锋当年同在弓长岭工作,同时从辽阳应征入伍,既是工友又是战友。1965年3月退役后,他又回到了原单位弓长岭矿。领导问他想做什么工作,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下井。有人问他:“为啥自找苦吃?”他说:“就因为我是雷锋的工友和战友,雷锋不在了,雷锋精神不能丢。”

        雷锋的“义弟”吕学广一直用雷锋精神鼓舞自己。1970年,刚满19岁的他到矿里当了一名工人,别人一天推20车矿石,他推30车,年年被评为“劳模”。2001年退休后,吕学广买了一辆三轮车搞营运,又在村头摆了个摊修车,他有个原则:对那些生活条件不好的,一律免费。2011年冬天,在村干部支持下,吕学广组织村民成立了一支40多人的学雷锋志愿者小分队,谁家遇到难事儿就帮一把。吕学广说:“我只有一生奉献,才能对得起九泉之下的雷锋哥哥。”(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刘 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