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人教唆,把家里的水龙头水流拧得极小,让水细细地流到缸里,据说这样水表就可以不转,可以省下水费。最终水表转了没有我从未核实过,但“细水长流”这个词却有了活生生的现实图景。这也让我开始懂得,勤俭持家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
穷家富路,是对出门人的关怀和忠告。对于长期要以出门为职业形式的人来说,即便带够盘缠,也须节约节约再节约,简言之,“细水长流”。
虽说免费的午餐很难得,好在好吃不贵的东西也不少。比如面条,重庆小面就是销魂的食物,每次想想它就抵一次荡气回肠的旅程。十几种调料凝聚成的麻辣咸香,每一根面条都叫人不舍。往摊儿上一坐,用重庆话叫道:“老板,三两小面,少海椒,青菜多点儿……”听着老板悠扬地答道:“要得——”然后麻利地进入做面流程,我就知道我要进入这几块钱就可以置换的美妙人间了。
胡辣汤是从小就知道的,到河南后才晓得它起源于古代救驾疗病的故事,但这个传说也未能将它抬上霸气的江湖地位。然而于我而言,一碗胡辣汤,配以烧饼或几个煎包,已算“豪华盛宴”,以至于后来见到有店家的招牌上写着“优质胡辣汤”,竟让我一下子摸不清头脑。原来,是店老板要拉开消费档次,所谓“优质”,无非是里面的肉类内容更丰富一些,更高档一些,也更贵一些。这样一来,自己吃或是请朋友,如果说来碗“非优质”的胡辣汤,就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
据说胡辣汤的发源地是周口逍遥镇,是好友孙彦初的家乡。逍遥镇,单听这名字就够惬意!每当彦初念叨这个名字时,脸上总带一丝得意的美气。然而传到各地的胡辣汤,口味总有些变化。正因为彦初来自原产地的身份,所以每次我们一起喝胡辣汤前,总让他先检验品评。他也极认真,像是肩负着整个逍遥镇的百年荣光,重重地啜上一口,再抿上二三秒,才揭晓答案:“嗯,就是这个味儿!”每及于此,大伙儿便奋袖出臂开心喝将起来。
河南的另一种名吃是羊杂汤,从十块到二三十块钱一碗,价格不等,主要区别是羊肉量的多寡。十块钱一碗,只能以汤为主,二十块钱以上的碗中大半都是羊肉。老板首先会问:“要多少钱的?”让你在点餐的时候自己把价也给定了,考问你的胃口和实力。这个时候是不用问彦初的,因为事态已经变了,从一个艺术问题变成了数学问题。
还有一种“杂面条”,只有在河南乡下才有,像剩面条重新加热做成的糊糊,还有一些菜叶在内,浓稠得很。样子很不好看,却有令人意外的美味。
确实应该感谢那些好吃不贵的食物,一直滋养着民间,温暖着如我这般总在路上的人。
(摘编自《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严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
(严明 著名摄影师,2010年凭作品《我的码头》获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中国区比赛纪实类冠军;2011年凭作品《大国志》获第三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