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5日 星期四

    产业评论

    云南文化走出去六大特征

    杨文虎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25日   14 版)
    《吴哥的微笑》演出现场。 资料照片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拥有面向“三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近代以来,先后修建和开辟的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中印输油管道,始终把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国家支持云南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使云南对外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北上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东通过长江经济带可连接“长三角”,向西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可连接印度洋沿岸国家。因此,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云南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重要省份作用。

        从推动文化走出去来看,云南地处东亚、东南亚、南亚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就是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并由此创造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拥有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资源禀赋。

        近年来,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同时辐射欧美地区,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精心策划、成功举办“感知中国·美丽云南”日内瓦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感知中国·缅甸行”系列活动,与老挝合作举办中国·老挝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精心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在国外主流媒体打造一系列《美丽云南》新闻专刊,用对象国语言办好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柬文《高棉》杂志等系列外宣刊物,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依托节庆活动、报纸和书社等载体开展文化传播,取得良好效果。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制定并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云南文化企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全方位推动文化产业重点门类“走出去”,初步打造了文化产业走出去“云南样本”。

        文化产业走出去“云南样本”,主要有以下内涵和特征: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担当,立足云南放眼全国,以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大局,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贸易,开拓周边国家文化市场。

        二是以民族文化产品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确立文化产品“卖出去”比“送出去”效果更好的理念,充分发挥与周边国家文化相通的优势,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对象国实际有针对性地打造文化产品,通过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华文化传播效果。

        三是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全方位走出去,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协同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传输服务、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各展其长、相得益彰、成果丰硕。

        四是统筹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发挥政府与企业的不同职能作用,政府部门主要负责搭建平台、制定规划、提供政策支持,文化企业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营销意识,熟悉和掌握海外文化市场规则,借助政府搭建的平台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外市场。

        五是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国有、民营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既有国有文化企业打造的《吴哥的微笑》、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项目境外推广和中国云南文化贸易中心等项目影响广泛,也有新知集团华文书局、小花猫民族刺绣、憨夯民族手工艺品等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项目。

        六是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相融合,借助文化贸易推动文化交流,利用文化交流助推文化贸易,通过文化产品“卖出去”有效推动文化走出去。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云南省文产办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