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3日,江西省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该市人社局局长曾建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终年58岁。
在40年的工作历程中,曾建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始终把事业视同生命。作为分管人才工作的组织部副部长,他始终以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为己任,做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吉安市一直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曾建任职以来,迫切希望尽快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吉安市人社局副局长李阳明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他亲历的事。
2013年12月中旬,为解决吉安人才紧缺问题,曾建抱病带队赴厦门大学开展专场人才招聘。招聘推介会现场设在教学楼五楼。没有电梯,每上两层楼,曾建都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就在推介会即将开始的时候,他又接到厦大党委书记的电话,说想了解吉安在校招聘进展。曾建二话不说,下楼去书记办公室介绍情况。随后,他不顾疲劳又赶往推介会现场。
“当他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到5楼的时候,整个脸都变黑了,站在那里久久喘不过气来。我想去扶他一把,他摆手不让,说‘没事,歇会就好’。这让我真的非常感动。”李阳明含泪回忆。
对于自己的病情,曾建并非没有察觉,但他放在第一位的,不是如何“保命”,而是争分夺秒地把全部心力,用在工作上。
今年1月28日,离春节还有三天,吉安市委任命曾建兼任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牵头负责该学院的筹建工作。当时,筹建工作处于关键阶段。
任命下来的第二天,他就来到学院,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白天在建设工地现场办公,晚上整理评审汇报材料。除夕之夜,曾建在此起彼伏的过年爆竹声中离开办公室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是晚上8点多。
俯首甘为孺子牛
“曾部长好学习、善学习,政策理论水平很高。”吉安市人才办主任郭道经说。
1981年,曾建从江西师院井冈山分院毕业。此后30余年,他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从未改变。
“我一辈子都感谢他!”73岁的退休教师胡冬华是曾建在吉安市白鹭洲中学工作时的同事。提及“曾校长”,老人眼含热泪说:“20多年前,我患有风湿住在潮湿的一楼,曾校长知道后,硬是将自己在楼上的办公室腾了出来给我住,他自己却在实验室隔出个角落办公了半年。”
吉安市一度有数千名中级以上中小学教师职称存在聘任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曾建为此无数次深入学校调研。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争取,吉安市去年在江西省率先组织开展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开创性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性单列措施,实施一年来,解决了3563名待聘教师的聘任问题。
“我们要做人才的贴心人。”曾建常对同事们说,“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对待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我们的硬条件不行,就要用软环境来补。”
在曾建的主持下,吉安市对各类高级人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摸底,以各种形式切实为人才创业发展排忧解难。
化作春泥更护花
曾建虽已离世,但在他主持和争取下,吉安市出台的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如同在庐陵大地栽下了遍地的梧桐树,吸引了大批的金凤凰纷至沓来。
依据他负责具体制订的“市四套班子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吉安市39名市级在职领导干部,如今每人都联系服务了两名各类优秀人才,通过采取约谈、座谈、节假日走访、电话沟通、寄发文件等多种方式与优秀人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
他生前精心搭建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载体、打造的一批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如今已见成效。江西天人生态、杰克机床两家企业获国家人社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了吉安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零”的突破。目前,吉安已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0个。
吉安市农村教师不足的问题,因他积极向省里争取到的自主招考特殊政策,如今已得到缓解。
曾建留下的,不只是闪光的业绩,更是宝贵的精神。“不近人情”曾经是不少亲友对曾建的看法。
担任县级领导干部近20年,他从没有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友办过私事。曾建四兄妹中,有两个下岗职工:大妹摆地摊卖菜,弟弟当保安。弟妹多次恳请大哥帮助安排正式工作,都被曾建断然拒绝。有个亲戚为给孩子找工作,上门请他帮忙,他自掏腰包安顿亲戚吃了个便饭,临别时说:“你去看看,我的大妹还在农贸市场卖菜。”亲戚听后,二话没说就走了。(本报记者 胡晓军 龚亮 本报通讯员 肖辉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