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

    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胡忠谢晓君夫妇: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本报记者 殷泓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9日   05 版)

        开栏的话

     

        为大力表彰近年来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将于9月底在京召开。从今日起,本报开辟《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专栏,集中报道一批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敬请关注。

     

        人物简介: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孤儿学校志愿者、教师,自2000年起从成都来到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支教,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坐落在海拔3800米的塔公草原上的康定县塔公乡西康福利学校,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所全免费、寄宿制的民办公助福利学校,是藏、汉、彝、羌四个民族多名孤儿的家园。早在1997年,任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化学教师的胡忠从报纸上看到该校急需教师的消息时,就有了到该校当志愿者的想法。

     

        2000年,女儿出生后不久,胡忠放弃了舒适的都市生活和优厚待遇,从内地来到高原,成为西康福利学校的一名数学老师,每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就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日里给孤儿们洗衣服,周末还帮他们洗澡。久而久之,当地的藏族群众都把胡忠称为“菩萨老师”。

     

        胡忠到塔公支教的两年时间里,妻子谢晓君一到假期就准备好胡忠爱吃的、高原孩子需要的东西,再带上女儿,从成都颠簸十几个小时赶往塔公。长时间下来,谢晓君与福利学校的孩子们也越来越熟,偶尔还给他们上几节音乐课。每到塔公一次,谢晓君心里的天平就向高原倾斜一点。2003年,成都选派赴甘孜州的支教老师,谢晓君第一个报了名。就这样,身为成都石室联合中学音乐教师的谢晓君,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也来到康定县塔公乡西康福利学校。

     

        到塔公后不久,谢晓君就把工作关系转到了康定县,她“不留后路”的举动让旁人很难理解。但谢晓君却说:“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不会损失什么。但对藏族聚居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存在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胡忠与谢晓君的女儿名叫胡文吉,来到塔公之后,她有了一个藏名——曲桑拉。胡忠和谢晓君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曲桑拉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在校园里遇到胡忠和谢晓君也只能叫老师,不能叫爸爸妈妈。

     

        在如今已是西康福利学校校长的胡忠眼里,学校完全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胡忠和谢晓君说:“爱心是幸福的源泉。我们相信,爱心会传递下去,力量会越来越强大,我们会继续默默坚守高原,把这份爱延续下去。”(本报记者 殷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