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

    书写民族精神的史诗

    李利宏(著名导演)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9日   07 版)

        回顾和总结话剧《红旗渠》的创作,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红旗渠是河南人民在艰苦岁月中的伟大创举。红旗渠是在一个有信仰的时代,一群有信仰的人,发出的一个震惊世界的中国精神的信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红旗渠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证明,这种烛照精神和心灵的艺术作品观众是喜欢的,社会是需要的,时代是提倡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出发点。《红旗渠》的再次获奖,就是对我们创作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回馈。

        第二点是,创作时代精品要沉得住气。话剧《红旗渠》的创作缘起于2004年。我与编剧杨林合作豫剧《常香玉》期间,聊起下一步创作计划时聊到了红旗渠这个题材。当时粗略地盘算了一下时间,2004年不算,我们沉下心来,拿出三年时间写剧本,再用一年时间修改,论证,打磨,正好可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时推出来。但创作是极其艰难的,到了2008年,剧本写到第四稿了还是不行,我与杨林还是觉得拿不出手,不敢请人看。于是2009年国庆60年献礼的美好愿望只能搁浅。但我们并不气馁,更不言放弃,下决心继续做下去。从2004年动议算起,七年多才搬上舞台;到2014年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整整十年。

        第三点是,创作时代精品要尊重历史真实。《红旗渠》的创作难度不仅在于对这一题材的重新审视与把握,而且要做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表达。首先我们避不开红旗渠的那个时代大背景的局限。其次我们避不开当时的矛盾,当时人们对社会、对事物、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再就是避不开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这个人物。我们决定正面写杨贵,全景式地写红旗渠,写好一高一低。高就是以杨贵为代表的县委一班人,低就是林县最基层、最底层的农民老百姓,再就是写我们独特的发现。事实证明,这样的角度、这样的开掘方式,写到了人心里,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就连那些当年红旗渠的见证者,也从话剧《红旗渠》的艺术真实中,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这就是这出戏为什么能打动观众的重要原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