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9日 星期二

    结对最美乡村教师一年记

    本报通讯员 刘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9日   14 版)
    郝香才到安徽省歙县上丰中心学校岩源村吴家坦教学点看望潘立华和孩子们。资料照片
    云南省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孩子们收到水彩笔后非常兴奋。资料照片

        就此结缘。

        2013年暑期,荣获当年“最美乡村教师”和“最美乡村教师团体”称号的18位老师走进了北京教育学院,开始了“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高尚师德,助力最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德教育和研修活动。

        与此同时,北京教育学院的18位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志愿者,与每一位“最美乡村教师”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同育人”活动,请他们共同参加研修,并为乡村教师提供长期的专业发展支持。

        在京研修活动仅有4天,而志愿者与乡村教师的联系却延续了下去,一年来从未中断——

        刘琳娜老师和另一位老师与四川省通江县的廖占富、张兴琼夫妇结成了对子。

        了解到廖老师一人执教一校的实际情况后,刘琳娜忽然想到人大附小的“综合课”模式很适合他。“综合课”是人大附小的一个特色校本课程,由数学、语文、体育、美术等四五个不同学科的老师围绕同一主题共上一堂课。

        “您一个人给孩子们上各门课程,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啊!”一句话提醒了廖老师——全科教学在不发达的农村、山区是比较普遍的,这种授课模式很有推广意义。于是他回到学校就开始着手研究“综合课”如何在山区小学应用的问题。为了帮助廖老师研究,刘琳娜在北京买了不少有关课题研究的书籍寄了过去。她特地买了个新U盘,搜集了许多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例的视频资料和课例分析文章打包送给廖老师。她担心廖老师不好意思要U盘,只说是个旧的。还曾多次追问:“学校里需要什么书?我给孩子们买几本吧。”廖老师却总是笑着婉拒,“不缺,您别破费。”刘琳娜只好“自作主张”,买了些少儿百科类的书籍送给孩子们开阔视野。她还请廖老师推荐了一名家境困难又好学上进的孩子,她定期寄钱资助孩子的学习,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一年。

        王钦忠老师与云南曲靖“会泽七子”之一的陈仕华老师经常发短信联络。他了解到,陈老师他们将获赠的10万元奖金悉数捐给了学校,感到非常钦佩,也常给学校买些书和教学用品。“六一”儿童节前后,他又在网上给孩子们买了70套水彩笔。孩子们拿到水彩笔兴奋极了,陈老师随即用手机拍下了一张孩子们举着水彩笔开心大笑的照片发过来。看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王钦忠倍感欣慰。

        今年暑期,云南鲁甸突发6.5级地震。在得知地震消息后,王钦忠第一个反应就是拿起电话打给陈老师,问他们的情况。会泽处在赈灾救援的必经之路,交通压力大,手机信号也时断时续。所幸学校人员都平安,只是教学楼被震出了裂缝。陈老师说现在正在加固校舍,按时开学没问题。

        郝香才老师在暑假期间带着妻女来到了安徽歙县看望潘立华和他所在教学点的孩子们。歙县本已地处偏僻,教学点更是鲜为人知。走到半途,山路就断了,一家三口一路打听着,徒步跋涉了半天才找到。潘老师的教学点仍然只有他一名教师,接收着附近七八个村子的孩子共8人。这些孩子家里都比较困难,有的父母残疾,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患有严重疾病。

        潘老师说,从北京回来后,教学点的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今年8月,他的儿子刚刚结婚,想把他接到县城里去住;而他就是舍不下这些孩子,“我以前是靠觉悟、靠爱心支撑这个教学点。从北京回来后,学到了很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就更该守在这里。”临走前,郝香才把随身带的一些现金捐给了几个孩子,他计划着明年还要来看望他们,而且要找一位医生一起来,给生病的孩子看看病。

        陈晓波老师经常接到新疆的阿力太老师的“求助电话”。阿老师去年载誉回疆后,很快成为学校、地区的骨干教师,后来又被任命为学校的教学主任。她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级教学比赛,亟须专业上的支持。陈晓波和另一位志愿者刘晓婷一起帮她找优秀课例做参考,帮她做教学设计,给她寄去示范课光盘。目前,她的课已经入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评选。今年6月,阿老师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教师培训,来京学习两天。陈晓波赶到他们在远郊区的驻地与阿老师促膝长谈。阿老师高兴地告诉她,学校的硬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有了校车,我不用骑着马做家访了!”

        过去的一年中,在志愿者与乡村教师密切联系的同时,学院还两次为老师们精心挑选适合他们需要的《北京教育丛书》,并统一寄送;还安排志愿者为他们撰写个人传记,准备集结成书,让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广泛传播,成为激励教育工作者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财富。(本报通讯员 刘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