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1日 星期一

    理论新著

    市场与制度视阈下的商会史研究

    ——评《市场环境与制度变迁》

    郑成林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1日   15 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近代商会的研究逐渐引起学术界关注,乃至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门“显学”,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经济史和城市史等领域的进展。张芳霖著《市场环境与制度变迁:以清末至民国南昌商人与商会组织为视角》可视为该领域的代表作之一。

        该著以时间为序,以“市场环境与制度变迁”为视角,着重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南昌新式商人与商会组织的兴起、演变及其行为策略的时代特征。导论在系统疏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研究的缘起、思路及理论工具。在作者看来,清末民初商会既是应特定市场环境的需要而产生,也是一系列机构变革及制度安排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制度演变与现代制度安排不断冲突和融合的结果。随着经济市场的拓展,商会组织中的乡缘、地缘、亲缘和官缘等因素日渐淡化,并逐步形成“商联会-商会”“商会-同业公会”的纵横组织网络。这种层递网络的制度安排并非仅仅有利于党政对商人组织的管控,更加有利于商人获取商业信息、参与政策制定和减少商业纷争,乃至维护行业秩序和市场稳定,因此,为大多数商人乐意接受。这些分析和结论尽管有待进一步论证,但初步突破了以往注重商会的商会属性、组织结构、功能作用的研究框架,构建了一幅近代南昌商人与商会的历史画卷,为中国商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商会是商人依法组建,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和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商人是商会的主体,忽视商人尤其是领袖商人的考察,商会的描述有可能陷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困境。本书对近代南昌商人尤其是新式商人与商会关系的研究尚有未臻完善之处,但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在第二章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曾秉钰、熊元锽、陈筱梅等当地著名商人的发迹及角色转型,进而透视了清末民初江西市场环境、商业制度和地方权力格局的演变,认为此时期绅、商、官的身份很难划出明确界限。在论述抗战胜利后商会的重组时,作者对比分析了派系之争下不同商人的抗争、命运及抉择,并以南昌商社与商会的关系为例探讨了政商互动,指出,此时期商会重组仍一定程度上凸显商人具有独立的精神。

        视角的调整带来新眼光和新结论。作者在系统挖掘和利用原始档案之外,还广泛收集了为数颇丰的各类报刊、统计资料和地方史志。作者还加强对族谱的搜集和利用,以及采集口述资料,并依据这些资料对当地著名商人及家族进行了翔实考察,使读者对中国近代新式商人有了更具体而深刻的理解。尽管本书在突破既有分析框架,而且以新的视角和眼光对近代南昌商人和商会作了开拓性研究,但个别之处仍有待进一步的论证和补充说明。例如,商社的成立究竟是商会组织的分化,还是“藉补商会职务所不及”,仅以少数人对其性质和合法性的质疑就认定这是商会的“一种内部分化”说服力不强。此外,对南昌商会区域性特征的揭示也有待加强。

        虽有一些尚不圆满之处,但本书留给读者很大的思考空间,即如何认识和理解在后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商会(社会)、政府(国家)在市场经济变迁中的角色及关系。如何有效地发挥国家(政府)、社会(商会)在市场经济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需要做进一步的辨析和探讨,简单地描述为“进与退”或“取而代之”可能难以揭示中国的独特规定性。也正因为如此,放宽视野,据之以事实,长时段地考察中国近代商会、市场、制度三者的互动关系,进而形成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与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均不无裨益。

        《市场环境与制度变迁:以清末至民国南昌商人与商会组织为视角》 张芳霖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