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31日 星期日

    人祖山:寻根上吉县·山谷回音

    山把我留住

    耿世文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31日   10 版)

        我的家就在吉州之南的黄土高坡上。小时候,村里的老人常常指着村北远处的大山说,那就是人祖山,我们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都是女娲娘娘在人祖山用黄土捏下的,女娲娘娘和伏羲爷爷就住在人祖山云里头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人祖山是个令人神往、经常梦游的地方。

     

        长大后,为了生计,我四处漂泊,做过教师,也创办过公司。我曾攀登过无数名山大山,但却没有一座像我心中的人祖山。

     

        2010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送给我一本《人祖文化源与流》。书中那一个个人祖传奇的故事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一份份证据确凿的考古报告撩起了我心中圣山的神秘面纱;一篇篇论证严密的学术论文把华夏祖先请下了神坛,还原成了人。我决定上早已神往的人祖山去考察、去朝圣。2010年9月28日,我邀约几位好友来到吉县,旅游中心主任陕高升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晚上,气象预报明天有中到大雨,恐怕上不了山。我说:“按上山准备,有雨再说。”29日早晨六点半,我们吃完早餐,出去一看,天空乌云密布,陕高升和向导郭志明局长担心地说:“咱们还是改日再去吧,山上没有路,一旦下雨,我们连回都回不来。”我坚持按计划进行,大家只好说:“好吧,愿女娲娘娘能够保佑我们!”小车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在茫茫林海中缓慢地爬行着。我们一边欣赏着路边的奇花异草和远处峰峦起伏的美景,一边静静地聆听着向导给我们讲述吉县民间流传的伏羲、女娲兄妹隔梁穿针问天成婚、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的故事。正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郭志明叫了声“停车”,他说:“大家看,这就是人祖山的主峰。它绵亘十数里,就像一条巨龙。人祖庙就在那祥云缭绕的龙头上。”

     

        朝思暮想的人祖庙就在眼前,我们兴奋极了。当找到了隐藏在绿树丛中的人祖庙,看到心中的圣殿竟然坍塌破败,庙顶长满荆棘荒草,几至分辨不出模样时,我心中一阵悲凉,忽然想起一个成语“数典忘祖”,心情万分沉重。

     

        拨开庙院内齐人深的荒草和荆棘,我们来到娲皇宫前的南天门。陕高升指着远方介绍,那两块巨石就是有名的“娲羲相依”石,一块阳刚雄壮,一块娇柔婀娜,多像兄妹相拥骑在龙背上。再远处,龙尾山顶有块巨石,酷似人头,千米之外,眉目清晰,宝相庄严。传说此石为伏羲死后其首所化。更为神奇的是,人头石不远处有一口古井,井中有一根木棍,天旱时,只要握住木棍搅一搅井水,人祖山周围常常就会普降甘霖。接着他又指着残破的娲皇宫说,娲皇宫前的这块巨石叫娲石,传说女娲娘娘就在这块巨石上怀抱五彩石,飞上苍穹,补住了天上的窟窿,所以也叫补天台。石头上这个小坑,据说是伏羲测日立竿留下的。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再一次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郑中午提议大家在娲石上合影,这时候天空乌云密布,光线很差。当我们在娲石上站好,要按快门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密布的乌云突然裂开一道缝隙,一缕阳光照在娲石上。相照完了,乌云的缝隙又合拢了。大家欣喜若狂,而我却心中一凜,隐隐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再来到歇马梁的戏台庙,但见残垣断壁之上长满了荒草灌木,其中隐约露出一石碑,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细心辨认,发现这是1938年3月18日人祖山保卫战牺牲的126名烈士的纪念碑,不禁隐隐作痛,热泪盈眶,并暗下决心,如能同吉县政府签约开发人祖山,我一定要给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重新树碑立传,创作一部电影,为他们歌功颂德,教育后代像他们一样的忠勇,一样的爱国。

     

        在茂密的森林里穿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我们的眼前一亮,只见一峰突兀,拔地而起,欲裂未裂,似断未断,峰顶建一小庙,庙体虽小,然气度非凡。郭志明说:“高庙正当北斗之下,相传为伏羲观测北斗的地方。”沿着百余级陡峭的台阶,登上高庙峰顶,只觉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听说城里雨下得很大,大家一致提议赶紧往回返。但由于林木参天,光线很暗,我们迷了路。天完全黑下来了,我们只好轮流用手机照明,晚上8点半,才摸出森林,来到了白子沟底。眼前的景象让大家吃了一惊,山坡上一点雨也没有,而沟底却大雨倾盆。大家说:“奇了!”

     

        回想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觉得人祖山与我有着一种割不断的情缘。心目中人祖山的形象也更高、更大,更加神圣。文化的传承要有载体,一座山的历史要延续,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开启人祖山的万年尘封,让这华夏文明之山重放光明,让更多的炎黄后裔回老家看看,朝拜圣山,寻根问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