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被称为发达国家的“头号杀手”,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在我国,该病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给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简称“动粥性疾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动粥性疾病”的范畴,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是其高危因素。与此同时,“动粥性疾病”的疾病人群,也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甚至极高危人群。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可见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虽然近10年来,我国胆固醇控制的整体达标率有所提高,但极高危患者控制仍然不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心脑血管防控领域存在三个“短板”,一是应该治疗而没有治疗的患者,二是应该充分治疗而没有充分治疗的患者,三是应该长期治疗而没有长期治疗的患者,亟需改进和提高。因此,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动粥性疾病”综合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拐点”早日到来。
此外,不能忽略“动粥性疾病”对于卒中和糖尿病患者的危害。美国卒中防治的成功经验表明,减轻卒中负担,积极启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功不可没。但我国卒中患者胆固醇控制普遍不理想,药物依从性差,与欧美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于糖尿病的管理不能只盯着血糖,必须在理念上与国际接轨,要超越“血糖中心化”,通过加强对包括高胆固醇在内的多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