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纪念清代文化名人王渔洋诞辰380周年,王渔洋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桓台县举行。同时,成立了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学术研究基地,标志王渔洋研究新的里程碑。
在中国文学史上,王渔洋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王志民说,王渔洋是清初文坛领袖,一生勤于著述,以诗名世,著书36种560多卷,独创诗论“神韵”说,主持清初诗坛五十余年。历史上曾将王士禛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建祠并祀,时称扬州“三贤祠”。
作为文化人物,研究王渔洋的意义远远超出地方文献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蒋寅认为,王渔洋研究值得关注的理由有四点:第一,王渔洋是传统士大夫的典范;第二,他是传统美学精神的代表;第三,王渔洋是中国诗学和批评的集大成者;第四,王渔洋是家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典型。“王渔洋研究之所以做得好,与山东文化底蕴丰厚、乡邦文化深厚有关,更因为有地方政府的扶持,以及地方文史学者所形成的研究力量,这些使王渔洋文化研究形成较为丰富的积淀。”
蒋寅表示,王渔洋的学术研究工作,目前多关注其文学,王渔洋的史学、文献学的意义远远超出文学;渔洋诗文创作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细化。王渔洋家族文学创作非常繁复,祖父、哥哥都极具才华,其家族网络值得研究;另外,王渔洋与地域文学的关系研究也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