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9日 星期五

    法学讲堂

    中国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治对策

    作者:赵秉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9日 11版)

        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恶瘤之一,是国际社会和各国都必须重点治理的非传统安全主要威胁之一。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近年来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亦愈演愈烈,异常猖獗,危害严重。

        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2014年6月19日在俄罗斯出席第五届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国际会议上所作的讲话《严厉打击恐怖主义 共同维护世界安全》指出:“当前,国际恐怖活动进入新一轮活跃期,恐怖主义活动的本土化、分散化、网络化、常态化特点日益突出。”而纵观近年来中国恐怖活动犯罪的情况,可以说,其呈现出犯罪动机极端化、犯罪手段复杂化、犯罪地域扩大化、犯罪对象无差别化四个显著的新特点、新动向。

        针对当下中国恐怖活动犯罪的新特点、新动向,中国应当认真研究并积极实施有效的防范和治理对策,尤其应当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依法反恐的功能。在反恐怖斗争中,法律不仅具有促进民众遵守规范的机能,而且更有着限制国家权力任意行使的机能。为应对日趋严峻的恐怖威胁,反恐立法的总体取向应当是以社会防卫为核心,兼顾人权保障,努力实现人权保障与社会防卫的动态平衡。面对恐怖活动的高发性、复杂性、国际性和危害严重性等特征,传统法律框架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惩治,难以满足反恐怖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中国应加快通过一部全方位、多维度的反恐怖法,使其在整个国家反恐法律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以此带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相关立法的完善,正式确立“以专门反恐怖法为主导,诸法配合”的反恐立法格局。

        此外,对于需要增设、修订的刑事法内容,可以通过修改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予以解决,包括增设新罪名、完善特别程序等,以强化反恐怖工作的力度。

        二是加强涉恐情报的搜集研判。对恐怖活动犯罪进行精确打击,情报信息是反恐制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恐怖组织往往组织严密、隐藏较深、行动诡秘,要想把恐怖袭击消灭在预谋阶段,就必须积极进行情报搜集和精细研判。因此,有关机关应通过技术侦查、特情侦查、鼓励举报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整合情报信息资源,实现涉恐涉暴情况线索及时发现报告。同时,要注重对恐怖活动组织的综合研判,在获取恐怖组织头目、骨干的个人特点和能力,惯用的手段和策略,活动技能及水平等情报的基础上,根据多项相互关联印证的信息,以统筹的方式判断恐怖活动组织的未来行为趋势,从而进行精准监控、科学研判预警和有效防范处置。

        三是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近年来,中国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升,手机网络技术的成熟,网民数量的不断加大,从客观上为恐怖势力利用互联网这种现代科技手段传播极端思想,从而蛊惑人心制造社会混乱和恐慌情绪的图谋,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条件和可乘之机。针对网络恐怖渗透,必须针锋相对地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网络监管和运用网络安全技术等手段,坚决严厉打击暴恐音视频传播行为,遏制暴恐音视频的网络传播,从源头上遏制暴力恐怖犯罪活动。

        四是组织调动社会防控力量。反恐怖斗争要树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基本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单位部门和广大群众参与反恐怖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构建政、军、警、民一体化的立体反恐体系,形成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的整体合力,从根本上打压恐怖组织的生存空间。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反恐教育和宣传,使民众了解恐怖主义的危害性,教给民众一些基本的反恐常识,使民众树立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观念,形成以政府相关部门为核心、以社区为单位的全民反恐教育体系。尤其是对于流动人口中的失业人员和家庭成长环境较为复杂的青少年,应当积极加强联系和沟通,防止其加入恐怖组织,从源头上切断恐怖组织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强化支持社区对恐怖活动的防范,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公众对反恐的拥护和支持,一旦发现有恐怖活动的迹象,社区组织应当及时向有关机关举报,同时鼓励普通民众及时提供恐怖活动犯罪的重要线索来源,并对举报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人身保护。

        五是发挥联合国在反恐国际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当代中国反恐斗争是全球反恐斗争中的组成部分,中国反恐斗争也离不开相关的国际合作。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强大、职权范围最广泛、最具有普遍性的以国家为基本主体的国际组织,由联合国主导国际反恐合作有利于保持各国利益的平衡,有利于引领各国反恐法治的完善与衔接,从而促进国际反恐斗争的有效开展。为此,国际反恐合作应当支持联合国在反恐斗争中发挥核心作用,应在联合国框架内在政治、经济、法治等各方面展开,加强和完善法治建设,解决诸如引渡、刑事司法协助、越境打击是否符合国际法等具体法律问题;客观、公正、准确地统一制定反恐合作规则,在恐怖活动、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认定上加强沟通、求同存异。中国反恐斗争应当认真研究联合国的有关机制与规则,并积极寻求联合国的支持和帮助。

        从中国乃至全球反恐斗争的基本共识来看,虽然反恐法治应当包含多个法律领域,但由于恐怖活动往往都是最严重的罪行,因而刑事法治无疑应当在当今中国反恐斗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法学界,尤其是刑事法学界应当在当代中国反恐法治研究,包括反恐刑事法治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发挥更加积极而务实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尤其希望得到联合国反恐机构和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以不断改善和推进中国的反恐法治研究与相关法治实践,为中国和世界的反恐法治事业作出我们的贡献。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