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河北文学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今年的北京图博会中国作家馆,河北省是主宾省,重点展示河北文学创作实况,“河北青年作家丛书”与关仁山“农村三部曲”收官之作《日头》也同时首发。40多位河北作家集体亮相,纷纷从不同角度讲述文学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和重量。
关仁山认为,呼唤文学的精神性,需要作家独立的自我思考,书写中国经验和生命感悟,用文学表达爱憎,表达对人民、对生命、对美的关切,“作家不能回避现实,更不能被现实淹没,而应该在现实中找到精神之光,让它照亮世界,温暖人心”。
李延青也关注文学的精神性问题。他说,从本质上讲,文学所关心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它体现和维护着人类的精神品质。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否健康,往往表现在文学的“脸”上。
在郁葱看来:“诗是绿色的。如果我们的世界里和我们的人性中有太多灰色的东西,相信只有绿色能够将之拯救。”
胡学文说:“写下的每一个字关乎的不只是我,更重要的是我构建的世界。”对于文学,他的态度谨慎而狂妄,“没有谨慎,我构建的世界没有风雨也会坍塌;少了狂妄,我建筑的或许就是囚禁自己的牢笼”。
“作家应是大地的行者,民族的歌者,不管是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要唱出发酵于心底的真切的悲喜哀乐,唱出大众民生的心之所想、情之所系、命之所依,唱出人性深处的永恒旋律,唱出脚下这片土地的冬冷春暖和苍生命运的柳暗花明。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艺术触角伸出书斋,伸向社会,接通大众的神经线,捕捉到那种弥漫在一座城市、一方水土之上的云烟氤氲。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雄浑大气,这才是文学艺术的金光大道。”李春雷如是说。(本报记者 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