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6日 星期二

    水环境治理与饮用水安全

    甘肃张家川自来水上了山

    本报记者 陈恒 宋喜群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6日   10 版)

        山里头陡不过大关山,

        川儿里干不干张家川。

        …………

        艺人王成科用当地的“花儿词”,唱出了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山高嘛水远”的“枉然”——张家川叫“川”,但并没有河。

        “无水,无粮,无钱,无房……”张家川多的是沟壑梁峁,少的是雨水丰饶。部分乡镇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普遍含氟量超标,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一直是巨大困扰。全县总人口33.25万人,据2005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当时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0.1万人。

        50岁出头的木河乡高山村村支书肖克成,仍然记得他第一次去挑水的情景。那时他才六七岁,凌晨摸黑就要去五里地外的红土沟排队,“一眼泉水没多少,去晚了肯定挑不着了,挑一担水,往往要花两个多小时”。

        “那时候,村里孝顺的年轻人,出远门前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帮父母挑满两大缸水。”肖克成说,“沟泉水质差,得澄四五遍才能放水窖里用。洗衣服的水,不舍得倒,澄了后再饮牲口。”那时的肖克成哪里能想到,就是这样的水,一吃就是40多年。

        直到2010年,40多公里外的刘堡梁饮水工程建成,让高山村村民终于吃上了自来水。全村198户,1100多人,家家户户拧开水龙头就有干净清冽的水吃。“缺水的日子真是苦。那时候,去一趟城里,看着亲戚家里的自来水,心里真不是滋味。其他什么都不羡慕,就羡慕人家的自来水。”村民李杏妹是2009年嫁到高山村的,没有水吃的日子,让她记忆深刻,“记得家里通水的那一天,我把家里床单被套,大人小孩儿的衣服齐齐洗了一遍,有水的日子真好!”

        刘堡梁饮水安全工程仅仅是张家川县农村6大集中供水工程之一,也只是张家川县水务局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2010年,张家川全县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真正起步,总投资1.27亿元,以东峡、石峡两座水库为主要水源,先后建成了渠子梁、连五梁、刘堡梁、龙山、平安梁、马鹿梁六处规模化、跨乡镇、跨流域的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为了确保水质安全,各集中供水工程都安装了一体化水处理设备,严格按规范净化、消毒处理。县水质监测中心按要求定期对每个出水厂水源水、净化水、末梢水取样检测,开展21项指标的检测化验。“21项全部合格,达到了国家要求的农村饮水基本安全标准。”甘肃省饮水办主任高伟说。

        截至2014年6月底,张家川累计解决19.4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村率达100%,入户率达82%,彻底告别了群众肩挑畜驮、集雨饮水的历史。

        自2005年我国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全国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7万多处、分散供水工程130多万处,解决了4.1亿农村居民和32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由2005年的40%提高到2013年的73%。(本报记者 陈恒 宋喜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