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我国将于201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意义何在?如何进行?
[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第一次出现了下降,比2011年减少205万人,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0243万人,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
关键时点的人口调查
“这是一次关键时点的人口调查。”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指出。
翟振武认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后,我国的人口形势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人口变化的新特点,都将涉及人口、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适时开展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调查,全面掌握当前我国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一亿人”问题,形象地阐释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翟振武指出:“通过分析研究,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短期内不会造成出生人口的大量增加。但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尤其是政策变化带来的新增人口陆续进入劳动年龄后,对增加劳动力供给、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所产生的变化和影响,都需要通过新的详细人口数据来进一步研究。”
[概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有必要在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之间,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调查,所以建立了1%人口抽样调查制度,又称为“小普查”。
人口大国的“小普查”
“世界各国都把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作为科学治国和宏观决策的基础。”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专家冯乃林告诉记者,“人口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国力信息。”
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明确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这项调查既是我国现有人口统计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一项法律规定。我国分别在1987年、1995年和2005年进行过三次1%人口抽样调查。
翟振武指出,开展新一次的人口调查,将有六个“有助于”:有助于了解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化情况,为完善就业政策提供依据;有助于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掌握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助于反映城镇化发展情况,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助于摸清人口生育情况,为制定和完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有助于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
[时点]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普查年份的11月1日零时,为了使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与普查数据有更好的可比性,因此,调查时点就定在2015年11月1日零时。
人口抽样调查如何进行
1%人口抽样调查是如何进行抽样的?
“这次调查将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冯乃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具体来说就是:第一步,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自所辖的全部社区/村级单位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及地理地形进行分层;第二步,在层内按一定的比例抽取社区/村级样本单位;第三步,在每个抽中的社区/村级单位中,在已划分好的调查小区基础上,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小区。最终全国将抽取约6万个调查小区,每个调查小区的人口大约200到250人,全国大约要调查1400万人。
冯乃林还透露说,调查的内容目前正在研究论证之中,“初步设想调查的内容包括住户的基本情况和个人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迁移流动、就业、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指标。”
人口变化的新特点将决定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据冯乃林介绍,为更好回应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过去的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相比,此次调查可能会适当增加一些反映城镇化质量、生育意愿的指标。最终的指标需要进行广泛的论证和试点后才能确定。(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