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综艺节目联姻电影应慎重

    陈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5日   14 版)

        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在新技术手段和形态的引领下,不仅继续成为各家电视台排名竞争和实力较量的平台,也成为广告投放的理想载体,更是百姓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引进模板带来的新形态此起彼伏,让方寸荧屏充满了活力。几档热门电视综艺节目还不约而同地与电影“闪婚”,成为中国电视文艺现象中的一道奇景,个中缘由引人思考,其效果更让人关注。

        2013年底,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在人们的期待中上映。无独有偶,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还在播出中,电影版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拍摄完成,于2014年大年初一登陆院线。《快乐男声》今年7月25日也推出了电影《我就是我》,热门综艺娱乐节目纷纷投身大银幕怀抱,有成为一股风潮之势。综观与电影联姻的三档综艺节目,其本身都家资雄厚。尽管电影版“好声音”票房惨淡,但该电视节目已经通过各种广告收回了制作成本;电影版“快男”上映前也从“超粉”中募集了500万元的票房预售;电影版《爸爸去哪儿》虽然上马仓促,但凭借电视节目的超高人气和热度,又抢占春节阖家团聚的时间点,创造了一个票房奇迹。

        三个“不差钱”的综艺节目与电影联姻,差的可能不是票房数字,却给人一个感觉——拧巴!三档节目选择了三种与电影的“联姻方式”。电影版“好声音”走的是剧情片的路子,讲故事、玩情节。吴莫愁饰演的女汉子“拯救”星路坎坷的实力唱将李代沫,导师汪峰和同学金池、张玮充当绿叶,大有超长版“好声音”MV之感。电影版“快男”做成了纪录片,内容是2013年“快男”比赛的台前幕后。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将真人秀搬上大银幕,星爸和萌娃在动物园里继续冒险。三种设想都不错,但细细想来,三种“联姻方式”都有些拧巴:首先,唱得好未必能演得好,“好声音”学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练就“好演技”;其次,电影版“快男”虽有著名纪录片导演范立欣执导,但其内容决定了该片的观众主要是粉丝,而且比赛和影片公映相隔近一年,关注度已大不如前;人气最高的《爸爸去哪儿》卖点仍是5个孩子的卖萌耍宝,只不过拍摄周期从3天延长至一周,如此制作出来的电影难免让人有种“换个地方看电视”的感觉。

        其实,综艺节目电影版的最大卖点,在于通过同名电视节目获得的高“知名度”,而最大的难点则在于故事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后者正是中国电影有所欠缺的地方。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数字屡创新高,但观众口碑和欣赏指数却与之不相匹配,个中缘由值得深思。“名导配明星等于高票房”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指望靠跨界玩票同时创造电影高票房和业界好口碑的想法显得简单幼稚。相较于看电视,看电影是有门槛的,需要观众自掏腰包买门票。观众花钱进影院,或是想欣赏一个跌宕起伏的好看故事,或去享受美好情感的真挚抚慰,或试图感受前沿科技手段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总之,观众希望门票价格物有所值。倘若影片空洞无物、品质低下,再忠实铁杆的粉丝也不会买账。《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票房惨淡,看似意外,实则在情理之中。据说该片从开机到杀青仅耗时两个月,而实际拍摄周期仅20余天,其质量可想而知。而电影版《爸爸去哪儿》拍摄周期不足一周,虽获得票房成功,业界却大多对这一现象给电影艺术创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深表担忧。而近日上映的《我就是我》票房不理想,用纪录电影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水准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见,将电视节目搬上大银幕,不论是将节目形式直接照搬,还是拍成剧情片或纪录片,目前来看都未形成一种兼顾票房和艺术水准的成熟模式,必须慎重为之。创作者如果不在电影的整体品质上下功夫,没有高层次的艺术追求,而是抱着趁热捞一把的投机心态,那么无论是对已经成功的电视节目,还是对中国电影的发展,都是一种伤害,更是对观众热情的一种亵渎。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