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山西晋城8月21日电 记者邢兆远、李建斌近日从山西省晋城市文物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该市长河、史村河两河交汇地带新发现一处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遗址。新发现的遗址位于泽州县境内,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将其命名为“史村河南遗址”。据介绍,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目前正在进行的沁水下川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本报8月16日7版曾作报道)而进行的一次延展性调查。
在遗址文化层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泥质红陶片、绳纹陶片等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生产器具,同时还发现有鹿角、动物牙齿等,通过这些器物的特征,他们断定这是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的人类遗址。在遗址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燧石打制石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杜水生教授介绍,这说明在距今约6000年时,当地先民已熟练掌握了制陶技术,学会了用器物汲水、煮饭、储存食物,过着以农业为主,兼渔猎、采集的定居生活。同时,杜水生认为,该处遗址的燧石打制石片和下川遗址的旧石器在技术特征上相仿,在文化脉络上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在晋城市,目前已发现古文化遗址点500余处,仅长河流域就有30多处。本次“史村河南遗址”的发现,为该流域的遗址文化增添了一处新亮点,为考古工作者调查研究晋城先民古时的活动轨迹提供了新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