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慈溪市慈东工业区,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既是这里的“清洁工”也是“能量源”——中科实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科集团”)将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规模产业化,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进行热电联产,原来的垃圾填埋处,变成了处理后的灰渣填埋厂,园区的供热问题也得到解决。截至2014年6月底,已累计供热48万吨,累计供电5.4亿千瓦时。
今天,中科集团已成为国内固体废弃物处置行业优秀的环境服务商,其在浙江镇海、浙江慈溪、山西汾阳等地投资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顺利运营,在四川绵阳、广西防城港、山西晋城等地的项目也正在积极建设中。
中科集团将技术成功转移转化的经验是什么?
中科集团副总裁方建华是集团环保板块的主要负责人,也是环境领域的专家。“搞过科研的人都知道,一项研究在实验室取得成功并不一定就能产业化。产业化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方建华说,这需要科研院所和企业作为对接双方取得共同认知,“科研单位不应该将自身成果过分放大,而企业也不能奢望一个基础研究成果或技术革新拿来就能用,而是应该优势互补,发挥各自所长,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是中国科学院的企业,背后有强大的科研人员作支撑。”副总裁沈波说,在建设中,他们与科研人员紧密合作,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电厂建成以后,也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科研大平台。现在,中科院生态中心等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就二英阻滞等相关课题展开科学研究。”
在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张国宏看来,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能否成功,市场机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市场有需要,才是成功的前提。这也促使我们思索,在未来的成果转移转化中应该如何做。我们认为,现在已经到了从机会导向向战略导向转变的时刻了,也就是说,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预判,进而选择科研项目进行投资。”张国宏说,“如何以创新驱动发展,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我们也在总结其中的经验。”(本报记者 齐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