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聪的艺术历程仿佛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可谓波澜起伏,从前期以《人民和总理》《矿工图》等主题创作得到广泛赞誉,到后期荷花题材作品的淡雅素净,真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上世纪80年代,周思聪患了类风湿疾病,到90年代手脚严重变形,甚至如何拿起画笔都成为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大尺幅作品的创作,但是却并未终止她不断进行探索的脚步,于是从题材和技法层面她都进行了新的改变,荷花也就成为她艺术创作的最后一个主题。特别是在经历了长期病痛的折磨之后,周思聪反而对于人生有了新的体悟和感受,在面对外部世界时多了一份从容与坦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周思聪笔下的荷花无论是在雨中,还是在雾里,那些风雪霁月中浅淡的疏影都于素雅中透出淡然,于淡然中开出生命的斑斓,可以说是周思聪艺术修为和人生境界的高峰。
荷花是传统中国文人钟爱的主题,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所以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画史上就不缺乏表现荷花的能手,而周思聪的荷花完全与传统中国画拉开了距离。她画荷没有明显的师承,也没有客观对象的羁绊,完全凭自己的想象画。早期的荷花形象具体,比较写实,且用色较多。后来则趋向于单纯,以墨为主,越画越虚。那批集中绘制于1992年的《洗尽铅华》《雾气》《墨荷》等作品,都包含了周思聪在创作技法方面的实验与创新,她舍弃了笔法与线条,舍弃了荷花外部的“形”,充分利用纸墨相撞后产生的渗化和晕染效果,形象上富有张力,格调上追求静谧。正如她自己所说:“技巧并不可贵,可贵之处在于心灵对于技巧的创造。”
周思聪的这些探索和尝试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索与感悟,她是用这些静谧的荷花去创造自己心中的“清凉世界”。这批荷花作品是周思聪一生之中最好的抒情作品,也是她自身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