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托普汗:充满亲情的村庄

    王瑟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4日   01 版)

        一个由维吾尔族和汉族混居的村庄,20年间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在此居住的300多位村民亲如一家,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个村庄就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阿克苏地区北部温宿县的托普汗村。

     

        “我们全村人团结互助,勤劳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特别是听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传达后,我们更加认识到,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能让我们亲如一家人,共同奔小康。”村党支部书记吐尔逊·艾肯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沟通与交流是团结的根本”

     

        托普汗村党支部书记吐尔逊·艾肯木是维吾尔族人,村委会主任赵尊锁是汉族人,他们一起搭班子快20年了。“亲兄弟还闹矛盾呢。但我们有个好习惯,不管多么严重的问题,多沟通多交流,这是我们20年班子团结的根本。”赵尊锁说。

     

        1994年,赵尊锁从河南来到托普汗村投奔亲戚。“我刚来这里的第三天正好遇上古尔邦节,亲戚带着我去拜年,我一个人也不认识。但我一家家真诚地去拜访,没想到第二天村里老乡见了我就说:‘老赵,亚克西!’那时,我明白了:这里的维吾尔族朋友很善良。”

     

        看到维吾尔族村民家里的农活干不完,他主动上前帮忙。谁家的院墙倒了,他主动去维修;哪家的牲畜丢了,他连夜帮着去找。他会开拖拉机,给其他村干活一亩地收12元,本村人一律一亩地10元。真情打动了村民,1995年村里选举村委会主任时,他高票当选,并一直做到现在。

     

        赵尊锁说:“20世纪90年代,大量汉族群众从内地来到托普汗村时,村里的维吾尔族群众给这些汉族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这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民族之分,我们总觉得大家是一家人。”

     

        吐尔逊·艾肯木17岁时父亲去世,最小的弟弟仅两个月大。当时正值麦收时节,同村的张中德拿着镰刀来到他家地里,一口气干了3天,将麦子全收回来了。

     

        当吐尔逊·艾肯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就给自己定下规矩:要为全村人服务,不分民族,不分亲疏。

     

    “互助让我们共同富裕”

     

        现年60岁的阿不力克木·司马义说起当年托普汗村的情况时,讲了这样一个数字:1986年,村里水稻只有40多公斤的亩产。“我们不会种水稻,不会插秧,只会往地里撒种子。这些汉族同志来了后,告诉我们怎么插秧,什么时间打药、除草等生产技术,才有了我们村如今一亩水稻800多公斤的收成。”

     

        曾做过村委会主任的70岁老人卡德尔·克然木记得这样一件事:过去村里荒地多,他们只会在荒地上放羊。这些汉族村民来了后,把荒地开垦出来成了绿油油的水稻田。为了使汉族和维吾尔族村民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当时的村委会就决定,实施穿插式分地方式,就是每家每户的田地都是“维汉”相邻,这样便于相互交流学习。

     

        白合提罕·买买提第一次见到汉族村民张景高时,还是个未婚女孩。20多年来,是张景高手把手地教她学会了种蔬菜。现在她家有2座大棚,加上水稻地,去年全家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白合提罕·买买提感慨地说:“是老张让我家的日子过得这样幸福甜蜜。”

     

        赵尊锁说:“在托普汗村,汉族村民教维吾尔族村民学会了种水稻、种枣树,而维吾尔族村民也教汉族村民学会了养羊养牛,大家在相互帮助和相互关心中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亲如一家”

     

        吐尔逊·艾肯木说,他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结婚时,全村人都来参加婚礼,大家不分民族,一起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村民袁勇的水稻田与村民依明·买买提的相邻,一天,他看到依明·买买提的妻子带着小孩来地里插秧,中午连饭也没有,只带了干馕,孩子饿得直哭。袁勇马上把自己带的糖和饼干送到她和孩子面前。

     

        最让依明·买买提感动的是,有一年年底,家里没有吃的粮食了,他不安地来到袁勇家,犹豫再三张了口:“家里没粮食了,能不能借我点粮食?”袁勇二话没说,马上借给他家25公斤大米,帮他家渡过了难关。后来家里缺钱治病,又是袁勇拿出2300元现金,把他送到了医院。现在,依明·买买提已去世了,袁勇也明确告诉他家里人,都不用还了,大家是乡里乡亲的,谁没个困难。

     

        赵尊锁说:“由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通过小事感动对方,从小事中体现出民族和睦相处,这是我们全村人的共识,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报记者 王 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