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2日 星期二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缺什么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 黄德宽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2日 12版)

        以安徽省为例,2007年以来已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馆1437个、农家书屋1895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272个、街道社区电子阅览室1293个。但是,许多建好的农家书屋经常是铁将军把门,上级检查时才开门应付。这种情况在我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由于文化服务人员数量短缺、质量较低,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没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基层文化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

        现在一些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农村图书室等效果欠佳,主要是因为“农味”不足、供需脱节、不接地气,导致“一边是广场舞、麻将场热热闹闹,一边是图书屋、文化馆冷冷清清”的尴尬场景。许多乡镇文化站只有一名站长且身兼数职,成了徒有虚名的“打杂工”。

        建议组建一支扎根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真正把文化服务落实到基层。各级政府要解决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许多传统文化项目因无人传承而消失,一些非遗项目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以戏曲为例,我国各地方、各民族戏曲剧种50多年来消失了101个,现存仅267个,其中有一半仅有业余演出,60多个剧种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保存。2014年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的剧种179个,其中一半以上仅存资料,没有剧团演出。

        据2006年安徽省剧协调查,全省农村民间戏曲班社有近千个,大小不等,每个戏班每年平均演出500多场,深受群众欢迎。老百姓说:“锣鼓一响,麻将收场。”但这些戏班也存在组织松散、缺乏指导、艺术水平低、剧目陈旧、难以为继等问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