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艺图释像

    漆彩绘奔放

    吴菁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0日   12 版)
    漆彩绘瑟,纹饰为一射猎者居中,一手持弓,一手张弦,四周围绕着鹿、龙、云气等纹饰,充满神秘、浪漫的气息。1957年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战国楚墓。
    漆彩绘奁纹饰,第一、三、五圈为鸟头变体云纹。第二圈为狩猎纹,一猎人正张弓待发,追赶一头野牛。构图想象丰富,笔法简练,神情生动。195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颜家岭35号战国墓。
    乐舞图漆盒,上绘撞钟图,以两鸟为立柱分上下两层,上挂两钟,下悬二磬,旁有一似人似鸟的乐师,拿着撞钟棒正在撞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
    漆彩绘棺饰局部,绘有手持长兵器的守卫神人。1978年出土于湖北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

        从夏朝起,社会管理与分工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岩画还在持续,但更多的绘画还依附于实用品——当时的建筑墙壁、车船体、着装等都有绘画装饰,只是木材、织物难以耐久保存,很少有实物存世。所以当时的绘画相比于原始社会更成熟,但当时绘画还没有独立成专门的艺术门类,仅是实用品艺术化而已。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实用品的装饰已经独立分工,那些专门负责彩绘的人可以对色彩、造型、画面布局进行更专注的研究,这就为绘画独立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彩绘漆器流行,漆这种材质耐腐蚀不变色,以致几千年后出土仍保有出产时的原真。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出土的战国彩绘漆器向今人如实呈现了当时的绘画风貌。它们出土地点不同,在绘画上却有着相同的特征:形象夸张——人耳、凤冠这些原本很小的部位被放大很多倍并造型异化;表现人物、动物的所有弧线都饱满、充满张力,在静态的画面中也能让观者感受到强烈的欲求和自由奔放的动感。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体纹饰保持装饰图案的规矩排列,而每个局部已经具备画幅的独立观赏性。此时,绘画有了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趋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