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光明大观

    南风北采

    田呢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0日   12 版)
    北京少年宫(中国画) 关山月
    北海公园之二(中国画) 关山月
    首都碧云寺(中国画) 关山月

        颐和园的知春亭、石船和长廊积雪,北海公园的白塔红墙,北京少年宫花坛前系红领巾的孩子们,还有碧云寺的苍松翠柏和京郊雪中赶马车的路人……这些首都的寻常景象,都曾出现在关山月的笔下。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性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国画”改革的重要践行者之一,关山月努力将“现场写生”作为探索中国画转型的重要途径,以此表现新中国的图景。关山月于1954年、1956年两赴首都北京,创作了20余幅写生作品,以写实的笔墨描绘了北京各大公园及京郊的景致,表达了他对新中国首都崭新气象的美好憧憬。近期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的“南风北采——关山月北京写生专题展”除关山月北京写生作品22幅外,还展出北京画院所藏郭味蕖、何镜涵、陶一清等同时代画家的数幅北京题材作品。这些作品既回溯了20世纪50年代首都的人文景观,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画家们的思考与创作,以及美术家们对首都新生活视觉形象的敏锐观察。

        展览主办方之一,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介绍说,此次展览充分利用相关的文献与图片资料,将写生作品置于新中国美术史背景之中,并以美术作品与实景照片及文献对比的形式,体现关山月写生的视野、技法、理念以及时间感,力图展示当时中国画转型时期的成果。(田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