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1日 星期四

    共话平安

    打击网络谣言须标本兼治

    吴学安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31日   11 版)

        治理网络谣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彻底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不仅有赖于法律的约束力和震慑力,更有赖于社会透明度的增强和广大网民素养的提升。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一批传播谣言的互联网站进行查处,31家谣言信息较为集中、没有采取管理措施的网站被关停整改。相关负责人介绍,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恶意编造、传播性质恶劣的谣言,“爆料”严重失实信息,这一行为严重违反社会公德,扰乱网上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一些网站因管理措施不到位,放任谣言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信息沟通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与此同时,许多无中生有、肆意恶搞的网络谣言亦频频出现,不仅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公共秩序,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声誉。对于网民而言,如果不慎成为网络谣言的受众,就会逐渐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很容易认为这正是喜闻乐见的网络魅力,长此以往,就会对这种网络情境产生依赖,热衷于浏览“阴暗新闻”,似乎一天看不到“超级爆料”,网络就黯然失色、了无生趣。

     

        今年初,有关H7N9禽流感的谣言在全国各地蔓延,山西省太原市、忻州市及辽宁省沈阳市警方抓获了有关谣言散布者,并将其行政拘留。国家流感中心有关专家表示,因无证据显示H7N9会在人和人之间大规模传播,预判春节人员流动不会造成疫情暴发。2012年,人民日报曾盘点了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从“地震谣言”到“抢盐风波”,再到“军车进京谣言”等等,屡屡发作的网络谣言,不仅搅得舆论纷纷扰扰,更闹得人心惶惶,成为为害甚广的社会毒瘤。

     

        时下,网络谣言从造谣、传谣到信谣,形成了一条信息链条,不仅损害个体,也危及社会。君不见,个别心理阴暗的网民,为谋取个人私利,蓄意抹黑、恶意诽谤,制造“阴暗新闻”;一些不负责任的网民,为跟风起哄,争当帮凶、推波助澜,传播不实谣言;不少网民为满足猎奇欲望,不辨真假、盲信盲从,相信网上谣言。

     

        不言而喻,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网络世界里的超级病毒,极易刺激一些网民的阴暗心理,对人们的是非判断、诚信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资讯需求、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早在2005年,中国精神文明网等多家网站联合开展“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与评选活动”,10万多人参加投票,“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成为网民反映最强烈的“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之首。

     

        对于某些网民来说,网络谣言正如尼古丁之于烟民,会产生一种深深的依赖症。因此,治理网络谣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应坚持标本兼治。首先,这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网络谣言的性质、责任认定、损害赔偿以及管理的主体、程序、监督等都需要给予明确的界定。其次,要靠广大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对受到网络谣言蒙蔽的人来说,相关部门应善于在第一时间积极回应,披露真相,曝晒“造谣者”的用心,让其臭名远扬。再次,对网站而言,应加强自律、严把关口,强化信息发布管理,不给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道。同时,网上治谣要想真正取得长效,更要依法管理,追究造谣者责任,鼓励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言以蔽之,要彻底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不仅有赖于法律的约束力和震慑力,更有赖于社会透明度的增强和广大网民素养的提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