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0日 星期三

    学者专栏·李金华

    经济学论文的主题与逻辑

    作者:李金华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0日 15版)

        主题与逻辑是经济学论文的两大核心要素,认识一篇经济学论文,了解一篇论文的思想观点,主题与逻辑是切入点。

        主题是论文的目标,是学者在论文中所要说明或所要解决的问题;逻辑是达到目标的路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主题是作者想表达什么,逻辑是作者怎样表达,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是经济学论文行文的第一要诀。

        经济学论文行文前首先要明确论文的归类,因为论文的归类有利于明确论文的主题。经济学论文的分类有许多种,如实证性论文、应用性论文、理论性论文等,但这些分类在实践中都很难界定和甄别。真正符合统计分组性质、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分类是按论文的内容进行的二分法:理论方法类论文和现实问题类论文。前者如提出一种全新的理论方法或修正完善某种公识的理论方法;后者如研究利率汇率问题、产业结构问题、货币政策问题、劳动生产率问题、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等。这样的分类具有排他性。一篇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可能出现两个主题。也就是说,一篇经济学论文或者属于前者,或者属于后者,不可能既属于前者又属于后者,否则就是主题不明。

        明确论文的归属利于把握论文的主题。如果是理论方法类的论文,行文的重点在于阐述新理论、新方法的原理,或是改进完善后的理论方法的优越性,论文中的案例分析旨在说明所研究出的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如果是现实问题类的论文,则重点在于问题的引出,问题的分析,分析的结果,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经济学论文中一种并不少见的现象是:理论方法类的论文中,案例分析后出现政策建议;现实问题类论文中通篇是模型检验、方法论证,而结论分析却寥寥数句,只言片语。前者让人不得要领,不解作者意图;后者令人望梅止渴,徒添失望。

        逻辑体现为论文的结构和内容的布局,是文章的主线或脉络,是学者行文技巧的展示。具体地说,就是从哪里入手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理论叙述的起点是国民经济构成,而后是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研究在一个稀缺的世界里个人和企业决策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叙述的起点是供给和需求,而后是企业理论——消费理论——市场理论——竞争理论等。这样的设计体现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也是逻辑形式的一种表达。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逻辑是主题的表达形式,是学者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手段和技巧,它服从主题、服务主题。同样的主题,可以有相同或相似的逻辑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逻辑形式。这取决于主题的需要,也反映学者的能力或偏好。良好的主题配合了严整的逻辑,就能清楚地表达主题,实现论文的目标;如果采用了不当的逻辑形式,则可能表达不了主题,实现不了论文的目标。好的逻辑形式,令人赏心悦目;不好的逻辑形式,令人伤神费力。经济学论文中不乏大量这样的正例和反例。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一篇学术论文,逻辑形式都是令学者大费周折的事项。逻辑的设计是学者的客观行为,但却直接反映了学者的文字功底和学术素养。学术研究的现实表明:研究能力是一回事,表达能力则是另一回事,优秀的科研成果只有借助准确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才能让公众知晓它的价值。否则,再出色的成果,其价值和意义也是体现不出来的。

        主题和逻辑作为经济学论文的两大要素,表达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主题可通过语言直接表述,也可通过篇章布局表现。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主题和逻辑都必须是学者在行文中时刻谨记的。任何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要围绕主题,服务主题;任何一种表述、一种发挥,都要说明主题,阐释主题。

        评价一篇论文,首要的是明确文章的主题和逻辑,只有明确了主题,才可能判断其价值;只有明确了逻辑,才能知道论文是否说明了主题,是否达到了目标。无论是对于作者还是对于读者,主题和逻辑都是撰写和评价学术论文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作者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