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23日电(记者白雪蕾)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进入倒计时之际,7月23日下午,来自中线渠首的河南省淅川县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精神报告团在首都图书馆举行报告会。这支由淅川移民大搬迁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记录者组成的报告团,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再现了历时半个多世纪的移民岁月。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唯一迁出地,从20世纪50年代起,淅川县先后动迁40余万人,是中国水利移民第一县。自2009年试点移民启动以来的两年间,全县共组织移民对接近2000次、行程30万公里,投入人力110多万人次、出动车辆10多万车次、维修道路284公里、架设供电线路3700多千米、开展医疗服务2.6万人次、建设移民新村56个,有10名干部在移民一线以身殉职。经过顽强拼搏,淅川县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移民大搬迁,铸造了可歌可泣的“淅川移民精神”。
从一线指挥干部寇仲、王智红、向晓丽到讲述外祖父移民经历的姚昆玉,从电视纪录片导演王行到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赵川,报告团成员分别结合自身经历,从不同侧面生动讲述了淅川移民群众和干部在国家行动中的诸多感人故事,全面展现了淅川广大移民群众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出的奉献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