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写志,人们头脑里出现的都是述、记、志、传、图、表、考、录等体例。然而,刚刚面世的本溪志《人望幸福》,却是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件件真切切的事,加上章节后所附的大事记,来完成一部地方志的写作。正如作者张正隆所说,他写的是一个城市的志向、志趣和志气。
本溪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庙后山先后挖掘出土72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人类牙齿化石有4颗,儿童股骨化石1块。经轴系法测定,是距今50万年、与北京周口店人几乎同时期的史前人类。因此,本溪被誉为“东北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钢铁之都”“中国药都”和“枫叶之都”。
为充分挖掘和展现本溪悠久的文明史、发展史、创业史,本溪市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以文学艺术形式,以史志为体裁,创作一部反映本溪历史发展和精神历程的报告文学专著,目光不出意外地落在了本溪土生土长的军旅作家张正隆身上。
张正隆虽已年届花甲,但在两年半的深入采访和艰辛创作中,不辞辛苦,冒严寒、迎酷暑,足迹踏遍本溪山山水水,山峰沟底、田间地头、工厂矿山、部队学校、农家小院,都留下他的脚印。先后采访数百人,做笔记百余万字,终于捧出45万字的史志类报告文学《人望幸福——本溪志》。
《人望幸福》以本溪为主体,以时间为主线,生动描述了从50万年前庙后山原始的狩猎农耕,到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从被日寇无情掠夺的矿藏和被剥削压迫的中国劳工,到“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人”;从计划经济时代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建设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改革者、创新者的历史变迁。人物栩栩如生,事件跌宕起伏,语言妙趣横生,气势恢弘,波澜壮阔。
“豺狼来了有猎枪”歌词中的抗日英雄人物邓铁梅、苗可秀,新中国大工业建设时期的“气锤大王”刘凤鸣,“炼钢大王”贾鼎勋,改革时代充满梦想的张立砚、王连生、赵大林,新时期代表本溪精神的武秀君、包紫臣、李秋实、金春鸣……一个个精神饱满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仅记录了本溪人民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而且系统展示了本溪的文明史、发展史和奋斗史,进而深刻阐释了“本是万物之根、溪乃四海之源、本本分分做人、点点滴滴做事”这一本溪精神的历史渊源。
“给一个地方写志,是作家最害怕、最想逃避的事情,张正隆却迎难而上,他是用什么技巧克服了写作过程中一个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周建新说,“读完作品,恍然大悟,他是用脚丈量本溪,把心融入几代本溪人的生命中,蘸血为墨,绘制出本溪的清明上河图。”
辽宁省作协副主席邵永胜说:世界上所有的名城,都有文化力量在后面支撑。本溪市委关心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态、关心一个城市的精神发展史建设、关心城市灵魂的寻找、关心城市文化地标的塑造,是一种远见卓识。
《人望幸福——本溪志》 张正隆 著 万卷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