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1日 星期一

    姜成娟:用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孝行美德

    孙明泉 朱伟华 钱玺勇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1日   07 版)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黑龙江省延寿县腰排村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2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服侍6位公婆,她用自己全部的爱撑起这个幸福的家庭,用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老爱亲的美德。她就是姜成娟,一位有口皆碑的好儿媳,一位可敬可爱的农家女。

     

    公婆的“小棉袄”

     

        1993年,22岁的姜成娟经人介绍从加信镇建设村嫁到了安山乡腰排村。家中除了几亩旱田和一间低矮的土房外,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公婆带着年迈的爷爷和两位疯傻叔公住到了山上。为了照顾好公婆和家庭,姜成娟经常山上山下来回奔忙。1994年,姜成娟生了个大胖小子,为这个困难的家庭增添了一丝快乐。

     

        1995年10月,她从亲友手中借了3000元钱,买了两间旧草房,硬是从山上将5位老人接了回来。全家8口人终于团聚了。大家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生活得其乐融融。

     

        人常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姜成娟却是公婆的“小棉袄”。她对待爷公和叔公无微不至,对待公婆更是细心呵护。两位疯傻叔公生活不能自理,她为老人端屎接尿、洗衣喂饭,从不嫌脏怕累。老人生病时坚持喂药喂水,一日三餐送到口中,并经常为其更换衣被、擦拭身体。

     

    “我这儿媳妇比亲生女儿还亲”

     

        “我们老朴家能娶上这样的好儿媳妇,那真是祖上积德了。”提起姜成娟,公公朴洪江说。

     

        婆婆陈桂芹年轻时起就身体不好,患有冠心病、胃下垂等疾病,每年都要住上一两次院。1997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地下个不停。刚从稻田地放水回来的姜成娟,一进家门就看到婆婆低着头呕吐不止。她立即撑起雨伞,叫来出租车,把婆婆送到了县医院。取药、送化验单……一直忙到半夜1点多钟,直到婆婆的病情稳定下来,满头大汗的姜成娟这才喘了一口气。

     

        第二天,医生告诉她婆婆患的是乳腺癌晚期。为了稳定婆婆的情绪,姜成娟和家人商量决定暂时隐瞒病情,并接受了医生回家休养的建议。在家休养期间,她昼夜陪伴在婆婆身边,每天按时按餐喂饭,煎药熬汤、搓身梳洗、倒屎倒尿。婆婆逢人就夸姜成娟:“我这儿媳妇比亲生女儿还亲。”同年8月,婆婆的病情开始恶化。弥留之际,老人拉着姜成娟的手,热泪纵横:“孩子,这些年真是苦了你啊!”

     

        送走婆婆之后,坚强的姜成娟又细心周到地照顾了两位疯傻叔公和年迈的爷公公,直至老人们安详辞世。

     

    拿出一片真心对待老人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人为父母拿点钱、做点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难的是在没钱的日子里能咬紧牙关、不离不弃。姜成娟20年如一日细心照顾公婆的孝行,感染着腰排村的每一个人。

     

        面对记者的采访,姜成娟言语质朴:“人人都会老,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将心比心,我们应该拿出自己的一片真心对待老人。人老了能哄着让他们高兴、让他们开心,那就是最快乐的事。”

     

        姜成娟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能够创办一个乡村敬老院,让更多孤独无助的老人在有生之年,活得有尊严、活得更幸福。(本报记者 孙明泉 朱伟华 本报通讯员 钱玺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