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1日 星期一

    见证农村现代化进程

    ——访中国农村博物馆

    严红枫 严蓓蓓 王江红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1日   07 版)

        “华夏之大,农村辽阔,历史悠久,自古至今,略记数百年兴废……”这段文字源于中国农村博物馆的《农村赋》。

     

        6月29日,中国农村博物馆在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开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成为博物馆的首任馆长。这样一处隐于江南村落的全国性农村博物馆,引来了无数好奇的目光。

     

    江南名村建“农村第一馆”

     

        花园村的村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史。

     

        位于浙江中部的花园村,有600多年的历史。从新中国成立前一个有名的穷山村,到通过“以工富农、以工强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花园之路走向富裕,花园村既是浙江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是中国村官培训基地和全国新农村建设A级学习考察点,有“浙江第一村”的美誉。

     

        去年10月,花园村投资1.2亿元建设花园文化广场,而中国农村博物馆就是花园文化广场的核心部分。

     

        谈及以一村之力建全国性的农村博物馆,该村党委书记邵钦祥直言:“是为了记录中国农村的发展历程,保护和利用好农村文化资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将名村的发展经验和成果进行转化,提升花园文化品位,整合花园旅游产业。”

     

        布展面积达3200平方米的中国农村博物馆,共有三层,显得磅礴大气。博物馆内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尊伟人铜像庄严肃穆。铜像的基座上,分别刻有“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经典名言。

     

        博物馆设有政策制度馆、农村变迁馆、农村民俗馆、中国名村馆、中国江河源头馆、百村名印馆等分馆,通过实物与影像,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农村政策制度的变化,展示了以名村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农村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

     

    超千件馆藏见证中国农村发展

     

        中国农村博物馆的馆藏来自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数量已经超过1000件。

     

        花园文化中心主任金光强介绍:“为了收藏、研究、展示、宣传中国农村记忆,我们以农村发展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要素为主线,从土地等相关政策制度、农民的生产生活演进和名村发展实证入手,收集了全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印迹。”

     

        博物馆为农村的可持续性记录提供一个动态的平台,其中许多件展品都是难得一见的。在中国江河源头馆里,陈列着近20个大大小小的瓷器,瓷器上雕刻的是全国主要江河源头村庄的风土人情,要完成全国33条主要江河源头村的作品制作大约需要两年时间。而在百村名印馆里,陈列着全国108个村庄的文化名片以及具有各自特色的印章,透过文化创意,参观者能够快速了解各村特色。

     

        与大多数农村博物馆以农事生产和农业生活展品为主不同,中国农村博物馆有相当多以反映农村工作为主题的馆藏。有1949年以来党中央制定出台和实施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农村社会变迁的风貌展现,也有小岗村、华西村、大寨村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名村诠释。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一个个展馆就像是一座座耸立在追求中国农村和谐文明之路上的里程碑,鼓励着人们励志前行。

     

        开馆当日,参观完中国农村博物馆后,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余展心情激动,一号文件的复印件、百村图章等展品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余展说:“借助中国农村博物馆的载体,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阶段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工作。对于参与政策研究的人来说,实物的展品更是一种对书面文字的生动解读,它是对历史的一种见证,也是了解历史的有效途径。”

     

        “这既是中国农村发展文化的大事和盛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段应碧表示,博物馆会不断丰富和完善展示内容,最大限度发挥好它的社会价值,使之成为我国农村文化的研究交流基地,为推动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严蓓蓓 王江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