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6月至今,共发生产业外上市企业并购文化企业事件30起,并购涉及金额规模折合人民币共计331.46亿元。并购方涉及房地产业、食品业、纺织服装、建材、通信设备等多个行业,均是首次涉足文化产业。被并购的文化企业则主要是影视类企业和网络游戏类企业,分别有16起和10起并购事件。
产业外上市企业的大举并购,显示出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所认可和关注,也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到了一个以大量产业外资本并购和产业内部整合的新阶段。
在跨产业并购的企业中,27家属于传统制造企业或传统服务业,其背后的并购动因包括主营业务盈利水平长期低迷而必须开拓新业务以提高资本市场的认同、主营业务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对上市文化企业认同增强和股价较高从而并购可以提升公司股价等内部因素,同时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产业价值逐渐显现,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同时,文化产业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就是超越它本身营收的影响力,所以投资文化产业能够博得一种特殊的营销效益。这也是一些传统制造企业考虑的因素。
传统产业的上市企业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公司治理水平相对较高、资本运营能力强,被并购的文化企业既可以拥有更雄厚的资本支撑,同时在管理制度上借鉴制造企业的优秀经验,也能够获得产业外的更多资源。
长期以来,“散、乱、小”的格局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产业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增强并购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资金规模,以资本力量推动被并购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整合。
当前,产业外上市企业的并购,对文化产业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未来,跨界的大文化并购将成为趋势。这种趋势会加快文化产业的并购重组进程,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同时也会使文化产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加剧文化企业两极分化。当前,这种并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泡沫和过火,对被并购企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可能有一些负面影响。
部分来自证券公司的人士表示,相当一部分产业外上市企业并购文化企业核心原因是资本运作的冲动和利益考量,是基于通过并购提高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并通过二级市场股价议价做大市值。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被并购企业成为某些企业单纯赚取一二级市场差价的工具。这样的并购方往往没有对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趋势进行深刻研究,也不能与被并购企业产生良好的战略和业务协同效应,更没有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不可能以被并购方为基础进行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
同时,被并购企业原有股东之所以接受被并购,也存在着创业多年希望尽快将股份变成现实财富的欲望,其背后的投资基金也希望通过并购实现投资收益。因此并购可能造成业绩透支和长远发展动力不足的负面影响。
文化产业有其独特的价值规律和发展规律,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实现企业不断提升经营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无论什么样的资本,都需要站在尊重规律和市场规则基础上在文化产业领域谋求发展和财富。
总体而言,上市公司收购文化企业并不是“一锤子买卖”,收购后如何完善管理并且双方成功磨合、如何保留和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如何将影视或手游等业务与原有主营业务协调发展、如何扩大经营业绩和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才是他们面对的最大难题。
在发展中,要宽容地看待跨产业并购,让企业去试错、去寻找最佳的发展路径。跨产业不是问题,但要避免并购透支企业的未来、产业的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企业与资本的联姻中,文化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核心,不应因资本冲动和财富幻影而迷失战略方向,丧失发展动力和未来的战略前景。
产业外资本大举并购,是一种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过程。无论有什么样的担忧,都应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待。在这种过程中,也许就有一些企业通过不断提升对产业的把握能力,不断进行并购整合,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协同能力,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并提升管理水平,最终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成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平台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我们对产业外资本有着更多的期待。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产业外上市企业进入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新兴的蓬勃力量,推动文化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