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

    素朴寓奇崛 平淡寄温馨

    ——张复兴山水画的田园视野

    孙克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6日   12 版)
    张复兴绘《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广西是山水之美富甲天下的地方,光是桂林漓江一处就吸引了无数如醉如痴的画家们。不过“美景”与“杰作”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就是说天下好景虽多,却未必都能勾画成“杰作”。“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口号不虚,身在漓江之上就体会到无论是“水光潋滟”还是“山色空濛”都有令人惊心动魄之美。但是就描绘桂林山水的美术作品来说,除去许多表述性的作品之外,只有徐悲鸿先生的《漓江烟雨》等几件作品令人难忘。董其昌有一段名言:“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以今天的理解,好的山水画是画家贴近自然,氤氲山川,积聚天地灵气之后的再创造,所以石涛讲“搜尽奇峰打草稿”。

        长期生活在广西的张复兴,似乎并没有把目光定格在公认的“美景”上,并非桂林那些溶洞,那些如“碧玉簪”“青罗带”般的山山水水不能吸引画家的目光,而是那些景观的“奇怪”,即引起感官愉悦的、具有独特视觉性状的景观,很多是照相机所能表现的,画家实在不必要与相机电脑争“一席之地”。见多了广西的奇山异水,张复兴笔下流出的画面却没有什么夺人眼球的“奇怪”之景。他深谙中国山水画理论精髓,明白景观丘壑的描绘,是属于“技”与“术”层面,而“意境”与“笔墨”这些文化属性,则属于“道”的精神层面。所以他的山水画动人之处,其一是寻求朴实平淡之美,在看似寻常的处处家山中,在南国青烟靇翠的茂林修竹里,达到素朴自然却淳厚丰满的境界。其二是特有的笔墨图像构成,开创了山水画具有个性化的新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水画迅速恢复发展时期,影响南北画坛的是李可染和陆俨少两位泰斗,此外则是各种“特技”试验以及大量的追随模仿者,在西化“创新”和“折中”的样式试验中茫然地探索着。而张复兴这位远在广西的画家,却以自己特有的才华将多年的勤奋和生活积累,演绎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既平淡朴实又华美的笔墨图像。他的许多作品常常冠以“家山”二字,道出了他的精神追求——平凡中的田园美感,温馨中的情感归属。张复兴没有追随当时流行的各种“制作”技法,也没有简单追摹大师前辈们的样式来换得界内的认可。张复兴成功之处在于驾驭前人留传风格图像的种种成法套路,用于探索自家腕下笔端出现形成的图景意象。许多年来现代美术教育教会人们素描速写掌握造型能力,许多人并不惮于写生画出逼真的视觉图景,但是中国画要达到的是心中酝酿创造的意境图象,其本质是游离于自然真景和记忆想像之间的模糊图景,因此更具有个人惯性特点。张复兴用笔墨编织的节奏感、韵律感极强的图像,既是从传统笔墨程式继承而来,更是从现代人的审美观中演化而出的结果,这也为业内同道和广大受众所接受。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