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

    广东梅州:红色土地谋求绿色崛起

    吴春燕 刘遐昶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6日   04 版)

        最近,广东省梅州市兴起了一阵苏区政策学习热。今年3月,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将梅州全域纳入了原中央苏区范围,并提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等资金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

     

        梅州曾为苏区建设作出哪些贡献?今日梅州获得国家政策扶持,将如何借力发展?

     

    昨日:地处三省交界成就红色历史

     

        梅州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是开国元帅叶剑英的故乡,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大元帅中八位元帅,都曾在梅州留下战斗的足迹。

     

        1929年9月,红四军发动旨在打通与东江苏区联系的“梅城战役”。10月攻占梅城后,成立由毛泽东、朱德、古大存等21人组成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在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梅州作为中央苏区南部前沿,积极组织苏区武装四处出击,牵制广东国民党军队参加“围剿”的大量军事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时期,梅州为革命牺牲了4500多人。

     

        中央党史研究室从2009年起,分三批将梅州八县纳入原中央苏区范围,梅州成为全国7个全境纳入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之一。

     

    今日: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提出,梅州要以建设“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抓手,推动红色土地实现绿色经济崛起。“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这一目标,如今作为梅州的发展定位写入《规划》,梅州人立足粤东、辐射周边的梦想开始实现。

     

        位于梅县新城的中山大学粤东医院,求医者络绎不绝。作为一家6月中旬刚刚试营业的全新医院,何以能吸引众多病人前来求医?梅县人民医院院长、医院搬迁工作组负责人沈友权告诉记者,当地政府与中山大学签订协议,将新建的医院全权委托中山三院经营管理,后者则派出1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疗专家队伍常驻医院就诊。这样在医疗水平全面提升的同时,医院收费却保持不变。

     

        在梅州规划建设的嘉应新区广袤的土地上,万达广场、碧桂园、富力城、喜之郎山水城,一个个重点城建项目正在加紧推进,逐步把梅州市核心区打造成可容纳近百万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明日:借力《规划》,不等不靠谋划发展

     

        “梅县机场迁建、梅汕高铁、稀土产业基地、粤电大埔电厂……多达25个重点项目被写入,是《规划》最振奋人心的地方之一。它宛如一支强心剂,注入迁建工作中,长达10年的工作周期也可能因此缩短。”机场迁建办主任张军介绍说。

     

        一同列入《规划》的梅汕高铁项目同样在“提速”。今年5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复梅州至潮汕铁路项目建议书。6月9日至13日,梅汕客运梅州至潮汕段项目评审会在梅州召开,梅汕高铁计划今年底在梅州境内动工建设,力争2017年建成通车。

     

        “面对现实差距,我们梅州人要做的是,发扬苏区艰苦奋斗的精神,借力《规划》,不等不靠谋划发展。”平远县委书记曾尚忠说。他的这一观点得到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总经济师张劲龙的认同,他表示虽然《规划》明确梅州可以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但政策其实只是“入场券”和“敲门砖”,能不能换来真金白银,还需省市作进一步的努力。(本报记者 吴春燕 梅州日报记者 刘遐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