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要向瑞士学习”,这是在10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瑞对话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然而,尚处于发展中的贵州要向发达的瑞士学什么呢?与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谈得最多的就是山地经济和绿色发展这两个主题。
瑞士联邦议会议长汉纳斯·格尔曼在对话开幕式上高度评价刚刚于7月1日生效的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认为这是中瑞关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格尔曼议长表示瑞士将积极帮助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介绍了瑞士政府和企业在制定保护环境的法律以及开发新能源等方面的努力。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在致辞中表达了向瑞士学习的决心,他说:“如果说瑞士能对地理决定命运的论调说‘不’,那么贵州也有可能通过学习借鉴努力建设‘东方瑞士’。”至于如何学,陈敏尔省长提出了四点:通过深化交流合作,让瑞士发展的现代理念更多地在贵州落地生根;让瑞士优势产业和企业更多地在贵州携手发展;让瑞士生态环保先进技术更多地在贵州嫁接运用;让瑞士文化、旅游、教育发展的经验更多地在贵州开花结果。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认为,瑞士地处欧洲中心地带,产业结构先进,化工、医药业、旅游业、金融业发达。瑞士重视智力投资和人才培养,雄厚的科研力量为其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双方在金融、小城镇建设、养生医疗及山地绿色农业等领域都有很多合作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瑞士拥有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积极借鉴瑞士经验,加强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清洁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对于贵州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山地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贵州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黄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学瑞士,首先要学习瑞士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其次,要建立贵州作为山地省份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将工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还要加快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最后,瑞士这个山地小国能把经济做那么大主要在于其国际化程度高,今后贵州也要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坚持外向型发展。(本报贵阳7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严圣禾 柳路 吕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