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阳7月10日电(记者王梦敏、柳路)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气候变化与未来地球”分论坛上,与会的两院院士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下力气发展绿色产业和技术,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策和管理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说,要治理雾霾,就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能源禀赋。当务之急,是要在科学和技术上狠下功夫,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主席吴国雄提出,“未来地球计划(PE)”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际合作平台。他认为,中国的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应以煤炭和石油的高效、洁净化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等为支柱。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丁一汇对西南地区水资源适应措施提出建议:强化统一规划与管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科学有效开发空中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包括改革种植制度,优化粮经作物区域布局;大力保护西双版纳季节雨林及其生态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