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方立天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7月7日9时2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方立天安然仙逝,把一个“新中国培育的能够矗立在学术史上”的背影留在中国学术界的历史中,也把一个“坐冷板凳、泡图书馆”的背影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记忆中。
“今天一直有人给我打电话,表示悲伤和哀悼。”方立天的弟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说,这些人中既有学者,也有政要。
就在上周,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2014届毕业典礼的致辞中,还与同学们一起为病重的方立天加油,祈祷他早日康复。陈雨露用方立天的故事鼓励新一届即将走向社会的人大学子:从1987年到2002年,正是中国经济生活迅猛突进的时代,也是社会风气日渐浮躁的时期,但方先生秉心静气,埋首写作15年,最终交出了一部让世界学界惊叹的鸿篇巨制《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表现出了十年甘坐冷板凳的修炼和毅力。
“也许他从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是多么成功。但无论是立足现实,还是着眼历史,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他为‘成功’两个字做了最为透彻的诠释。”陈雨露说。
就在7月6日,陈雨露还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一起陪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探望方立天。没想到,这一见竟成永诀。
方立天是浙江永康人,1933年3月3日生。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等学界泰斗。1961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史教研室任教,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1987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教研室。1991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研究所,2000年创建的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他是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与中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更是我国宗教学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中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国佛教协会顾问,“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这长长的称谓背后,是方立天令人肃然起敬的成就——出版著作21部,合著18部,文章420余篇,有《方立天文集》12卷本行世。获奖无数,每一部都堪称经典。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汤一介曾说:“方先生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而且他为人的风格也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学者,不仅因为他的学术造诣,而且因为他做人的风范被大家所佩服,这一点非常重要。”
“崇尚真理,行事坚毅,静心专一,学殖深厚,德望崇高,闪耀着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悲天悯人、温润无华的人格光芒。”中国人民大学的讣文中这样评价方立天。
方立天毕生致力于阐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近日,本报策划“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忘师恩”系列文章,向方立天约稿,他不顾病痛,高兴地答应了。他说:“冯友兰、张岱年和任继愈都是我在北大念书期间的老师,他们对我的为人和治学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张岱年和任继愈两位先生去世时,我都写了纪念的文章,冯先生的纪念文章却一直没写,这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这次《光明日报》约我写稿,我很高兴,能够弥补心中许久的缺憾了。”
4天前,这篇稿子见报(《光明日报》2014年7月3日一版《一座高峰——追念老师冯友兰先生》),而今,作者方立天先生竟已作古,化为另一座高峰,让弟子追念……
(方立天撰写的《中国的文明观》另见11版)
(本报北京7月7日电 本报记者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