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6日 星期日

    底色访谈

    笔健书《老子》

    ——王春立答问

    于园媛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6日   11 版)
    《老子》(书法·局部) 王春立

        王春立,画家,美术评论家。王春立已至“不逾矩”之年,仍笔勤身健,他历时三年,完成篆书《老子》全文书法作品。他认真考订版本,做到每字必查,字字有出处;主张中锋用笔,遒劲古雅,因形立意,体正势圆,力求填补近百年来在书法上的这项空白。

     

        记者:您花了三年时间写篆书《老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王春立(以下简称王):1998年5月,我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期间,应日本画家加山又造之邀,到他家中做客。我赠送他大篆书写的条幅——《老子》第四十一章。篆字沉雄圆融的结构之美以及字句的深刻涵义,使他感到非常高兴。本来半小时送客,结果我们交谈了五个半小时。当时我就想,篆书《老子》条幅竟在日本文化精英中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我若能把《老子》用篆书全部写完,那该多好啊!

     

        记者:是什么样的艺术理念,促使您坚持完成了这项繁重的“工程”?

     

        王春立:老子作为哲学家,他的学说,不仅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同时在世界上,也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为振兴中华民族文化,必须深入学习民族文化元典。用篆体书写五千多字的《老子》全文,自田潜1920年写过之后,九十多年来似乎没听说有多少人做过,更不见公开出版物,我要在书法上填补这项空白。

     

        记者:为什么选择使用篆书?

     

        王:说到大篆,主要包括盛行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商、西周时期的金文,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籀文以及玉玺、古陶、盟书等文字。大篆明显地保持着象形文字的特点。想象一下,青铜器是铜铸的,铜水在流动过程中,形成了钟鼎文,因而字的笔画是凸的;刻在石鼓上的籀文,用錾子、凿子雕刻出来,充满金石感;甲骨文则用尖刃刻,一道一道,见棱见角。籀文、甲骨文都是凹线。因而,使用这些因材质、工艺手段不同所形成的篆字,要注意线形、力度的统一美。

     

        老子生活的时代,正是使用大篆的时代。用大篆书写,更具有时代气息。我以大篆书写,实为以大篆为主。因为目前学界所识已有定论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等加起来,还不足以备写《老子》。因而个别字,只得以小篆补之。所以,我用的书体,只能统称之为篆书。

     

        记者:目前能见到的历代篆书《老子》全文或残本有多少?您怎样写出自己的特点?

     

        王:从古至今,以篆书书写《老子》全文,我所见到的:一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战国竹简;二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现的帛书甲本;三是元代由高翿(dào)书写、公元1252年—1255年刻成的终南山周至楼观《古老子》碑;四是1920年由田潜书、文楷斋刻印的宣纸本。艺术创作,没有风格,即没有生命。我要避开前人版本,别开生面,每字必查,字字有出处,写出自己的面貌。

     

        记者:篆书字形结构有哪些特点,美在哪里?

     

        王:篆书的美,主要表现在气势雄浑圆融的结构之美与力度之美。如大篆,具有象形性,正反共同性,上下倒置互换性,左右平衡对称性等特征。小篆较之大篆,更加简洁化,规范化;字的形体,完全摆脱了大篆的象形性,实现了偏旁以及各个部分位置的固定化,书写的线形化。

     

        记者:刚才您提到书法的力量,这在您的身上体现得很充分,这是您的养生秘籍吗?

     

        王:远离喧嚣,深居简出,志尽经史,穷变丹青,乃人生一大快事。写篆书《老子》,需经常查阅资料,有时写着写着竟到午夜一两点。真是经年累月、不辨昏晓。但不觉得累,身体很好。(本报记者 于园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