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3日 星期四

    执政关注

    开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作者:潘征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3日 11版)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福建省建瓯市驻村干部余建坤(右)在小桥镇高门村葡萄园里向村民了解种植和销售问题。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

     

    深刻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试金石。历史经验表明,执政党被更替的一条铁律就是脱离群众、丧失民心。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又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一系列重大论述把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明了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来执政,而且指出了我们党要通过执政来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他强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了党与人民的关系,并将其上升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高度,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就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进一步阐明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

     

    坚持“中国梦”和“人民梦”有机统一

     

        党的历史既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也是一部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在党和国家的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他深刻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就把国家的富强梦和人民的幸福梦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理想期盼统一起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历史性的群众活动,只有人民群众勇于担当、同心戮力,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这既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也表明了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主体地位是贯穿人类全部历史过程的客观事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这些重要论断,有力地巩固和深化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和共同信念,有利于全党更加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党要继续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更加需要紧紧依靠人民。习总书记指出,“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这就要求我们,不管是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还是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都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和依靠力量。

     

    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首先抓改进工作作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先垂范,以崭新的工作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出“八项规定”纪律约束,深入开展聚焦解决“四风”问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指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以上率下、示范全党,全程指导联系点的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说,这次活动直指作风建设问题症结,主题内容鲜明、力度举措空前、成果效应显著,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秉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实践新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要求,也是这样做的。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他倡导推行“四下基层”制度,并身体力行、躬身示范,当年他三进地处偏僻、不通公路的寿宁县下党乡访贫问苦、现场解决发展难题,令当地老百姓感念至今。2000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刚从外地调研回到福州的习近平,没有休息就直接带领有关负责人走访福州上渡、帮洲、义洲、苍霞等几个棚户区。他在现场语重心长地说,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在他的推动下,福州市首期投入5亿多元资金、218亩用地,次年万余户居民搬进了新楼房。

     

        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血脉在人民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高远的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以始终如一的自觉实践为全体党员作了最形象最直接最有力的示范表率。我们每位党员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