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9日 星期日

    黑马与驽马

    桑吉仁谦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29日   11 版)
    黑马红运 桑吉仁谦

        我是个西北的土族人,对马有一种神圣的敬仰之情。我们土族人崇尚马的神,历史上曾有“神马导引”的故事。时至今日,土族人不杀马、不吃马肉。养在家里的耕马老了、病了,就让它自然死去,然后葬到深山里,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这种厚重的历史情感渗透在我们土族人的血肉之中。适逢马年,我以擅长的笔墨形式写一个马字,让神马精神源远流长。

        我写的马字,既非绘画,亦非书法,但二者的元素都有。粗看,它是一匹具象的骏马,仔细琢磨,它不是画出来的骏马,是写出来的骏马。强调和夸张了汉字最初的象形特征。

        当下流行的一句话叫作“有意味的形式”。画家从感性入手画出马,这样的马往往没有“意味”,当书画家用自己的笔墨,带着对每日朝夕相处的马的感情而结构一幅图时,“意味”就产生了。看得出,画家画马时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感性的马千姿百态,从古至今无法穷尽其态,所以画家的马可以永远画下去。用书法写马就大不一样了:汉字的马字本身就是个“有意味”的符号,用书法写出来,它就是特定的马字,不会变成别的什么。因此,书家写马,往往就那么几种字体字样,再多就变不出来了。我研究了历史上关于马的书画特点,从中间走出另一条路子来:就是返璞归真,强调汉字的象形特征,把字写成画,主要的方法就是汉字的“还原法”。就是把“有意味”的马字还原成“无意味”的感性形态的马字:让马字的四点拉伸和夸张,恢复成马的四条腿,再将马字的头、鬃、脊、尾形象化,这样就写成了一个像马的马字,它的形态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这要根据最初的创作构想和主题来确定。然后写上题记,给这个像马的马字赋予某种特殊的含义。这样的马就有绘画的效果。我把这种方法总结为“汉字过程艺术”。

        2005年秋天,北京炎黄艺术馆曾专门为我搞了一次个人书艺展,其中就有两幅写出来的马字:一幅是仿铜奔马写出来的“铜奔马”;另一幅是“红运黑马”,所采用的都是同样的创作方法。此种书法颇受观众和同行的喜爱,我总结的“汉字过程艺术”的书论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我用书法的方式还原马的原生形态,目的并非为了画马,而是在“还原”之后的马字中注入时代精神,也就是通过这种表现方式,让书法艺术与当下的社会生活亲密地接触,使书法不再单纯是“线条的艺术”,不再是与社会生活无关的艺术,而是能积极地反映和干预社会生活的笔墨艺术。比如这幅马的作品,我是以韩愈的“千里马”之说,蘸着朱砂、大红国画颜料和墨汁一次写成,既有古人对马的赞赏和慨叹,又有今人对马的理解。马年写出马字的丰富文化内涵,是艺术家的一种责任。

        我们土族口语发音完全与汉语相同,但文字是拼音文字。因此,我从小就对汉字的字形特别敏感。我认为象形是中国传统书法的书艺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特征。马年里我把马字写出了多种形态样式,“黑马红运”“快马加鞭”“龙马精神”等汉字过程艺术作品,被许多媒体刊载,也被许多人收藏。

        我把“神马”“千里马”和“黑马红运”赠送给了他人,而把一幅大的“驽马”条幅留给了我自己。我知道我的命运就像驽马一样,笨拙却不知疲倦地执着前行。我学习中国传统书法大半辈子,几十年来,每天黎明即起开始临帖,白天写作,晚上经常练字到深夜。一天闻不到墨香,一天都不自在。我,一个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的痴迷者、一匹永远在研究练写汉字过程艺术的驽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