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父亲领着十岁的我和弟弟在山上野炊。火中突然传出的异香,让我们意外地发现和认识了沉香。带了一点回家熏烧,香味竟缭绕了好几天。那种香味儿让我终生难忘。
二十多年后,当我在越南农村收集黄花梨木材时,不经意间又遇到了沉香,它再一次攫获了我的心。回国后研究才发现,原来沉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香料,反复遇到它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沉香形如朽木,一点不好看。但因存世量稀少而价格昂贵,更是人们治病不可替代的特殊药材。
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才了解到沉香的文化溯及久远,自古以来就很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宋代黄庭坚爱品香,曾作诗《谢王炳之惠石香鼎》云:
薰炉宜小寝,鼎制琢晴岚。香润云生础,烟明虹贯岩。法从空处起,人向鼻头参。一炷听秋雨,何时许对谈。
传说苏东坡和黄庭坚初次见面,黄就把沉香作为礼物赠予苏,苏东坡赋诗词相和:
四句烧香偈子,随风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我发现,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香文化:汉代香具硕大;唐代香具高贵华丽;宋代香具简单古朴;元代发明了使用方便的线香;明代宣德炉的诞生,唤醒了铜器的文艺复兴;清代赏香则五花八门,甚为丰富多样。单单一部《红楼梦》中的文字,就有祭祖拜神、宴客会友、抚琴、品茗和坐禅之时,不同场合有不同熏香和香味的细致描写。秦可卿卧室里洋溢的一股“甜香”,令宝玉欣然入梦,神游太虚幻境;黛玉窗前飘出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宝钗衣袖中散发的一缕“冷香”,闻者莫不称奇……文人的喜爱和推助,使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最终普及到中国百姓的普通家庭。熏香闻香成了中国历史上延续至今,一项重要的文化仪式和生活内容,并且流传到日本、韩国等相邻国度。
中国古人推崇“格物致知”,从而达至王阳明推崇的“知行合一”境界。当代沉香文化,不应止步于香材识别、价格贵贱、程序仪轨和诗文浪漫,我在具体分析了传统沉香历史后,认为应以时代精神继承古法传承,开创适合当代人广泛使用的时代沉香。中国沉香业传承没落了百年,与其在传统香文化与垄断了高端香材的日本香界进行比拼,不如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以科技和模式创新来实现“弯道超车”,争取到国际香业的话语权和创造力。
便携性是我首先考虑的因素。古人生活安逸,现代人到处游走,时代沉香要适应现代人差旅需求的香具。我认识到:新时代的香具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不同人群的审美喜好。要与新技术、新材料结合,创造出更强的实用性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
我发现,从古代的鼻烟壶到上世纪生产的MP3,再到现今流行的手机,都是小巧轻薄、充满乐趣的小器物,这启发我建立起“小巧便携,创意好玩”的时代沉香的开发方向。过去的沉香,相当于“固定电话”,适合在固定场所使用,携带却极为不便;我们的时代,则要向“移动电话”方向开发,让沉香全面步入当代人的现实生活;过去的香具只能观赏,时代沉香则还要注入一种可把玩的形式,让人们香不离手,以充分发挥沉香的人体保健作用和文化传统。
有一天,无意中把手中的沉香、U盘、红木组合在一起,我灵感突现,设计出了“造型极简、线条流畅、眼中见方、手中见圆”,“既可入眼、又能上手、既是容器、又是香插”的全新沉香红木U盘器物,并获得了专利。传统的U盘作为一种低值电子产品,不易被人珍惜,大量生产使用很不环保。但当它与沉香、与红木相结合后,就成为一种具有升值潜力的电子艺术品,兼备艺术性和实用性,既是随时可用的电子产品,又是一枚小小的香具,避免了传统信息存储的枯燥无味。确立好方向后,运用自己以前积累的明式家具设计经验,在设计包装和印刷品时,我秉承“既要抓眼,又要入心”的设计理念,以及“以古韵塑造时尚”的设计风格,大量运用了手工纸印制的包装袋、盒与小册子,木质封面的折页书简,期望它们能给人传递一种亲和、素朴、宁静的生活态度,透过古老传承散发的温情,融化商业设计的冰冷。
沉香贯通在时代的筋脉里,之后我还设计了沉香雕刻首饰、料胎珐琅彩杯、香电宝、沉香茶等新的香具香器形式。我希望通过现代的设计形式,把古老的沉香味道融入到当今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之中。乾隆皇帝有《咏养云轩》诗:“水云养以湖,山云养以室。居山复近水,云相兹合一。”我把自己的品牌命名为“养云居”。云为无拘无束之物,恰如那点燃的沉香,给人一份香气、给人一份宁静,给人一片物我两忘的天地。